第177章 诺贝尔文学奖(2 / 2)
要知道战后R本人绝对是美国的狗腿子。”
“要想文化入侵,干脆M国的文化直接进来就好,为什么让R本打头阵?”乔鹿原问。
“R本人是好的试金石,因为人种相同,文化相近,咱们中国人要是连R本人都能接受,连南京大T杀都能淡忘,咱们的民族精神还剩下多少呢?相近文化,更容易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修改和替换。比如,我们的《新华字典》里已经删除了‘倭寇’这个词条了。”
“真有这么触目惊心吗?”乔鹿原想着他认为的和平岁月,在宋乾坤的眼里竟然是文化侵略、暗潮涌动。
“当然,咱们的教育体制是引进西方的,西方的现代教育是为工业化服务的,教出来的学生就是为服务工厂流水线设计的,时间观念,效率概念,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我们可以学习他们的科技文化,但是政治教育必须跟得上,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界的,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爱家乡、不爱祖国,只一门心思地向往着M国,那局面只要一想就让人觉得万分荒唐。”
乔鹿原想想太平年月,衣食住行、娱乐活动,几乎就是所有老百姓的兴趣点,可是想想宋乾坤这样难得遇到的人才,他总觉得考电影学院太屈才了。
“你真确定要报电影学院?”
“是,这是我的成绩能探到的最好的大学,我付出了很多心血,把握也最大,报考其他的大学风险比较大,我是一定要去京市上的,所以,请老师您理解我。”
乔鹿原怅然叹息说:“或许你的选择,对你来说是最好的,经验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我确实老了,很多观念落后于时代,不承认不行,以后,你如果对我做什么事情有意见,也请你直言相告,我不想长成一个让人讨厌的老顽固,但是,你到了京市,时时刻刻要记得,不要被京市的繁华迷了眼,不要骄傲自满,贪图享受,因为以后你生活的圈子就是最浮华的圈子,很多人都是被物欲蒙眼的堕落者,偏偏他们长着好看的面孔。”
“好,对于教育,我建议您多读读民国时候的教育家的作品,他们的教育理念可能更利于咱们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相结合,西方的教育理念可以参考借鉴,但永远要以民族文化为根基。把教材变成大白话,把传统经典驱逐出课本的胡适之,晚年也写出很多表示后悔的作品。
老师呀,你是搞教育的,在其位谋其政,教育是关系千千万万家庭的大事,我真诚地希望您能和照宝镇的领导多沟通,给那里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桃花节的经典背诵,就是刘青林院长拿着微薄的工资资助着,在努力地挽救和培养读书种子,这些种子能不能茁壮成长,就看您了。
你有义务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小学、初中乃至高中的衔接教育,不要束缚他们,给他们自由成长的空间,到高中时,他们绝对会比我们这一届考生优秀得多。”
宋乾坤说出肺腑之言,他因为不懂最粗浅的人生道理,成长时经历太多的精神折磨,他不希望其他人再经历那些,他希望后来者走的路比他们要好走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