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潮头的风(2 / 2)
因为四面环海,意味着无依无靠,反之,也可以说四通八达。
主要也在于南漓岛的地理位置,不偏不倚。
从地图上看,像粤东海面上的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土地面积还不算太小,处于交通要塞与军事要塞,是很难忽略的存在。
水路,港口,通常也意味着商贸、信息的繁荣。
只不过现在的南漓岛显然还处于纯天然原始状态,既无足够的柴油石油资源,又无足够的造船技术,无论是港口码头的基础设施、海洋资源开发还是海上的通航能力都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祖国大片大片的陆地城市都还一穷二白有待开发着,像南漓岛这样的海岛,暂时分不到中央的眼神和精力。
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老百姓吃饱饭。
饭都还吃不饱,何谈其它。
南漓岛现在的状态,就像生长在一粒不太普通的蚌壳里的珍珠,这粒蚌还埋了一部分在泥沙下面,乍一看脏兮兮的毫不打眼,但它深深扎根在那里,被千百年的潮汐冲刷,星辰照耀,不会被巨浪冲走。
反而有朝一日,它蚌壳上的泥沙会被冲刷干净,会有人捡起来,即使不是打开蚌壳,也能知道这粒并不太普通的蚌里面一定孕育着珍珠。
价值几何,开蚌的手法也确乎重要。
只是这会儿还不到开蚌的时候,南漓岛这颗珍珠,还得老老实实呆在蚌壳里。
当然了之所以现在也还是不太普通的一粒蚌,就是它虽然很天然闭塞,还占不到商贸繁荣这一条,信息繁荣这一条却是已经初现端倪。
比起多数大陆地区对于文艺潮流、时尚潮流的接收速度,南漓岛起码在这些方面,称得上是立在“潮头”的人。
像是港城宝岛那边刮来的风潮,无论是流行的小说、书籍、电影,或是歌曲、衣着、饮食,除粤省以外的大陆地区,往往都要迟个一两年,晚的甚至三四年才能流行到那边。
南漓岛却是三五个月就能触到潮头的风。
就比如说这几年大流行的武侠旋风,风眼自然是在港城宝岛。
武侠大师们写书着作,往往也不是一气呵成,而是通过在报纸上连载的方式,几回几回地面世,看读者的反应,看文章受欢迎的程度,最后才有的完整装订成册、刊印成书。
这些在这个年代明显不可能成为主流或者说与政治敏感擦边的书籍,要在祖国大陆的书店公开售卖,是几乎不可能的。
大陆的青年同志之间最广泛的流通办法还是通过转载小说连载的报刊。
简单点说,就是这篇小说在源头都已经完结许久甚至于都出版书籍了,很多小说读者才通过本城的报刊读到第多少回第多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