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口角之争(2 / 2)
这艘船上的人都叫她赵姐,虽然她在这里面并不是年纪最大的,甚至她还比阿英嫂小一岁。
但没人在乎这个,大家都互相用姐跟嫂称呼,除了年龄比她们都要小一轮的陶向予和刘莉莉,其她人都只加个姓。
在村子里、生产大队,别人都喊她“狗娃妈”、“老李家婆娘”或“李家小嫂”。
多数时候连她自己的姓都没有了。
农村妇女,名字不是花啊就是丽的,千篇一律的俗气,没有人认为自己的名字有什么好叫出来,更懒得费心记别人的名字,反而是方便记忆更重要些。
但是赵华清以前,就是说还没出阁之前,是很喜欢自己的名字的。
那是她阿妈给她取的,虽然她并没有见过自己的亲妈。
她亲妈生她的时候难产大出血,她刚艰难地挤出来,就用自己的哭声给她送了葬。
她没见过自己的亲妈,只见过一张两寸的灰色老照片。
照片里的母亲足够年轻漂亮,还有很时髦的气质,只是表情冷漠,眼神空洞,像被勾了魂的木偶娃娃。
村里人说她亲妈家里成分不好,她外公曾经是刮民党的高官,后来又给汪伪政府卖命,是典型的汉奸、卖国贼。
解放后她自愿下乡劳动改造,又嫁给了成分很好三代贫农的赵耕,给赵家生了大儿子,生老二赵华清的时候就没了。
有人偷偷议论,说这是她的命,她是解脱了,一个娇生惯养的高官小姐,来乡下过这种生活本来就是生不如死。
也有人指指点点,说汉奸的后代,有改造重生的机会就得感恩戴德了,嫁给贫农怎么了?又不是别人逼着她嫁的,汉奸的后代生后代,别人还嫌脏呢。
总之从小到大,这些闲言碎语赵华清不知听了多少。
她脑子并不怎么灵光,很多根本听不懂。
但她知道一件事,那就是自己名字是她那没谋面的亲妈早就取好的,说是将来生男生女都叫华清。
她亲妈是富贵人家的小姐,读过不少书,还曾经是粤省大学堂的女高材生,她亲妈给取的名字就是比村里所有人的都好听,都有文化。
这也是她妈唯一留给她的东西。
这个好听又清雅的名字当然也没能改变她的什么命运,她庸庸碌碌也庸俗粗鄙,既无华丽也不清丽,甚至经常惹人厌烦。
后来就再也没什么人叫过她的本名了,连她自己都要忘了。
也不知道是因为阿英嫂喊了她快要被遗忘的名字令她呆住,还是因为这过分的严厉。
偏偏阿英嫂还没完,也不因此心软,继续说道:“做错了事还不道歉吗?道个歉不难吧?哭什么?就说你两句你还委屈上?”
“你三十多了吧,不是三岁!大家是一起出来工作干活的,能干就干不能干就走人,谁还得一直惯着你了?你看看你自己,有个长辈样吗?”
她多说一句,赵姐的眼眶就红一寸,说到最后整一副要被骂哭了的样子。一屁股坐甲板上,埋着脸呜呜咽咽的。
其他人都你看着我,我瞅着你,一时间也没人敢上前去劝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