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没有选错人(1 / 2)
这个王葵姑娘,年芳十七,正是花样年华。
模样身段那都是百里挑一,是隆冬乡出了名的美人。
她家里倒是普普通通的耕农户,可人家是本土大姓家族,家里人口众多,她又是家中排倒数第二的幺女,怎么着都算被疼着长大的。
那模样生得又是真好,一到适婚年龄,家里的门槛差不多也要被说媒的踏破了,可人姑娘眼光高,竟是一个都没看上。
就连他们隆冬乡乡长的小儿子,十里八乡唯一的拖拉机手她都看不上。
最后没想到的是,看上了这么一个外来的穷小子,还是她主动追着人家跑的,并且不要求陶新军做他们家上门女婿。
家里不同意,她就收拾了铺盖一副不顾一切要跟人家私奔的样子,可把家里人气得够呛。
王葵只读过半年扫盲班,可以说识字但是不多,但是一张小嘴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不到半个月就把家里人都说服了。
加上陶新军除了家庭条件太差,本身确实是没啥可以挑剔的,无论模样、身板、人品、性情,配她王葵,倒也配得过。
何况嘛,人不能只看眼前,要看“潜力”,这是近年婚嫁市场流行的词儿。
陶新军十八九岁就当上了人民教师,十里八乡为数不多的高中文凭。
要论文化,倒是王葵配不上人家。
家境那么差,还能靠自学考上初中高中、考上教师资格,更说明了这个人够聪明,够坚韧,够有毅力。
将来路还长着呢,当上中学老师、高中老师,去镇上的学校,甚至于去县里的学校,升个一官半职的,当上个什么主任、校长啥的……那都是很有可能的。
这就是所谓潜力了,用农村人听得懂的话讲,也可以叫千里马。
说千里马当然是夸张了许多,陶新军这个千里马本马是不敢认的,但是他认不认没什么所谓,王葵家里人认就行了。
最后果真不仅没要一分钱聘礼,王葵家里还给陪嫁了一床新棉被、一台半旧的缝纫机、一整套新的锅碗瓢盆、两身新衣服和二十块钱,让陶新军来把姑娘接走了。
叫王家爹妈哭笑不得的是,王葵比新郎本人还要开心!
别人家的姑娘出嫁,都是恋恋不舍,不说哭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起码眼圈也得红一红吧。
他家这没良心的姑娘还反过来了,一直在傻乐,新郎没来的时候伸长了脖子等着盼着,新郎来了后也一点都不矜持,抓着新郎衣角一副怕人家半道跑路的不值钱样!
王家爹妈一点办法都没有,自己闺女选的路,喜欢的人,以后苦乐都只能自己担着了,只希望她没有选错人,希望她不要后悔。
……
王葵是没有选错人的。
婚后跟陶新军小两口,日子虽然清贫,却也简单、平静、和睦、甜蜜。
陶新军为人斯文温和,身上颇有几分温润的书卷气,却又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呆板书书生。
他挺健谈的,思想也颇开放,但从不对人说教,不高傲。
对自己严格,对他人随和包容。
总体是个很踏实可靠的人,在生活上跟工作上都是,关键是能力很强,在知识层面懂得很多,干体力活儿也并不落于下风。
可能因为内心对于王葵这么漂亮、条件这么好的女子能不顾一切嫁给他,他却连一个最简单的婚礼仪式都不能给她这些事情怀抱很深的愧疚,所以婚后对妻子是绝对的体贴服从,甚至算得上是纵容的。
除了下厨房这件事实属毫无天赋、一窍不通之外,陶新军几乎可以说一个人包了家中所有的事务,挑水、砍柴、扫地、拖地、洗衣,甚至连买菜洗菜这样轻松的活计,都要陶新军每天从学校下班回来再去做。
王葵只需要中午跟傍晚等陶新军把要煮的菜收拾好,她拿进灶间炒一炒炖一炖就行,吃完了饭也是陶新军收拾桌子再把碗筷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