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不是这个安静法儿(1 / 2)
饭桌因这个小插曲而静默了好一会儿,只有大家默默扒饭的声音。
陶向予抬头看了一下,饭桌上方的电灯泡已经亮起来了,在她去做饭的时候,外边的天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黑了下来。
她不知道现在是几点,不过一般他们这里开始供电的时间,就在晚上六点到十点半。
两年多以前他们公社开始装上了电灯,刚开始每天只供应两小时,而且总是不太稳定,常常是提前就跳闸或断电。
后来才慢慢稳定下来,装电灯的人家越来越多,供电时间也慢慢从一天两小时到三小时,到三个半小时,到现在的四个半小时。
只是他们乡下人,尤其渔民、农户家庭,因为需要更早起,睡得一般都更早,基本晚上九点左右就全拉灯了,根本不用到十点半。
十点半这个时间倒是比较合适像她阿爸这种人民教师,一般伏案看书、改卷子还是备课,十点半左右正好。
不过她阿爸常年是更晚睡的,小时候陶向予深夜十一二点睡一觉起来,爬下阁楼来上个厕所,总还能看见夜深人静的一灯如豆和一个披着起毛的外套伏案的背影。
……
本来她家在饭桌上吃东西的时候一直也保持有比较安静的习惯,不像一般的乡下家庭,平时倒是不说话,一上了饭桌反倒开始大倒话筒子,叽里呱啦吵吵闹闹,有时候吃顿饭都吃不安生。
因为吃饭的时候不能生气,一生气就会导致食无味,食无味了就不但等于白吃了,还有害身体健康。
——这是陶新军老师从小教家里的孩子们的道理。
虽说没有直接立什么规矩吧,但大家都默认了。
所以从小到大他们家吃饭的时候都很少吵闹生气,话还是说的,只是尽量避免提不开心不好的话题,一般像有什么意见有什么不满的话要吵,天塌下来都要憋到吃饱饭再说。
后来陶向予结婚成家后,也把这个习惯带到了她的新家。
婆婆赵春花跟丈夫赵富平时吃饭的时候反而是话比较多的,好在他们母子俩也不会有什么需要吵架的事。
就是偶尔吧,跟小叔子赵贵也在一张饭桌上吃饭时,会特别吵闹一些。
小叔子赵贵那张嘴跟他哥赵富不一样,本来就碎嘴爱哔哔,饭桌上更甚,赵春花是看这个小儿子哪哪都不顺眼的,他在饭桌上一哔哔,赵春花就总是容易跟他吵起来。
吵就吵吧,陶向予虽然很不习惯,却也不想去管这个闲事。
每家人都有每家人自己的习惯和规矩,她嫁进来也不代表她就一定要去改变他们,多少改变自己去适应才是世俗道理,除非是什么真正的陈规陋习。
饭桌上不吵闹不生气,只能说确实是个挺不错的习惯,却又不能真的算什么陈规陋习,有的人还觉得这样挺好呢,有烟火气,一家人哪有不吵闹的,一边吃一边吵反而不容易真的动气。
当然,大多数人家只是根本没这种概念跟讲究,都是自然形成的习惯。
但是吧……能不能不喷饭粒儿啊!!!
在经历了好几回被赵春花和赵贵这对怨种母子吃饭时吵架将饭粒或各种食物残渣、唾沫星子不时喷到、溅到她脸上头上或饭碗里的悲剧时刻后,陶向予忍不住了受不了了……不得不在一有这种苗头之际,捧着碗筷能躲多远躲多远。
如此这般几次之后,赵春花跟赵富也发觉了她大概是不喜欢饭桌上太多事儿的。
试探性地问她,怕被喷饭这种大实话她是不能说的,于是只能说这是他们家从小到大的习惯,饭桌上还是喜欢安静一些。
赵春花跟赵富确实都是比较疼惜她的,她说了这话后,哪怕根本没要求他们改一改,他们也放在心上了。
以后每次一块儿吃饭,都尽量收敛,能少说就少说,能不说就不说,安安静静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