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字典里没有忍气吞声(1 / 2)
“嗨大嫂,说什么呢,你哪里年纪大了?你今年不也才……”
陶向予十分自信的说到这里,然后就卡壳了,把自己噎了一下。
因为她发现自己确实不太记得她家大嫂的年龄几何了……
好像,大概,可能,也许……她记得,应该是……二十九岁?还是三十岁来着?
是的,她大嫂是比她大哥年长的,而且当年嫁到陶家的时候其实不算太年轻了。
起码按这个年代的说法,已经可以说是老姑娘出阁。
陶家的条件一直是不太好的,在这十里八乡,除了陶新军是个有编制的国家教师这一点还能稍微拿出去说道说道之外,无论是经济、住房都是一穷二白,就连最简单的本土人出身这一项,外姓人无家族依靠,都成了的负值。
要说名声吧,名声更不咋样。
从前王葵在,有娇妻懒妻的各种流言,后来王葵跟男人跑了,抛夫弃子,留下穷困潦倒的一大家子,名声就更烂得无药可救了。
陈阿梅恰好就是那一阵嫁进他们陶家的。
按他们陶家那个条件,自然不是他们家挑别人,而是别人挑他们家。
大哥陶家勇那两年十八九岁将近二十,已经到了男子的适婚年龄,甚至还有点超龄了。但是他本身条件一般,最主要的是被家庭拖累,能给的彩礼实在很有限。
陶家勇还是家中的长子,女的嫁进来就是长嫂,甩锅撂挑子又是绝无可能的,甚至这一大摊子事都得背着。
那一年半年的时间,托人说了至少不下十回的媒,要么一开始就拒绝的,要么见过面当事人都已经相中了,可女方家里人死活都不同意的。
最离谱的一回,是双方彩礼都交换了,可以说八字画了一撇,婚事都进行到一半了,女方家不知因何突然就反悔了。
反悔就反悔吧,他们陶家也没觉得很生气,还表示了理解尊重,对方送过来的嫁妆一分不少全数退还了。
可女方家拿回嫁妆后,就莫名其妙翻了脸,骂他们家骗婚不说,本来寒酸的彩礼还想直接吞掉不还了,说是什么赔偿被骗婚的损失。
天地良心,从头到尾都是秉着双方透明自愿的原则进行的。
而且说句难听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就算最远的也出不去十几里地,各自家里怎么样,总共几口人,住的什么屋,什么背景,什么名声,家里是三代贫农家徒四壁还是地主小康……几乎都是透明的。
只要认真了解打听一下,谁家几个碗几口锅,谁家裤衩子几条,穿什么颜色的都能给扒得一清二楚的。
谁敢骗谁呀?谁还能骗到谁啊?谁要是这样都能被骗了,那得是多蠢的脑子!
那家人蠢不蠢不知道,缺德加贪心却是一定的。
当时的陶家可谓是跌到了谷底,可怜极了,女主人抛夫弃子跟人跑了,男主人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打击,一时心灰意冷颓废厌世。家里最小的女儿才十一岁左右,二儿子十三四岁上下不靠,最大的女儿刚出嫁,最大的儿子是个打渔的,二十啷当岁了还在打着光棍……
一家人挤着一间二十来平的破旧老屋,家徒四壁,衣食无着。
说一句风雨飘摇一吹即倒都是不夸张的,路过的蚂蚁看了都要挤下一滴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