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殊途同归(1 / 2)
图她能认字?读过书?
在这个高考都没有,遍地知识青年下乡的年代,初中都还没能毕业,能认字读过书到底值几个钱啊?还不如工厂里那些会一门稳定手艺的女工。
家里又是这么一个可以说得上声名狼藉的情况,老爹从前是个令人羡慕的国家教师又怎么样呢?这些年还不是成了这个鬼样子?
现在还给停职察看了,这个饭碗能不能保住都还是个未知数。
就算成功做完手术,能不能百分百康复也不知道,如果不能的话,以后就算还可以站得起来走路,也成瘸子一个了。
她家大哥呢,一个最普通的打渔的,规矩又胆小的老实人,一辈子也就这样了要什么大出息那是不会有的。而且这个性子吧,说难听的,跟他成了一家子,以后家里有个啥事要凑人打个架火个拼啥的,把他拎上那都不顶啥用,骂也不会骂,打更打不过人家。
还有个老二,才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年纪很大才去学了木匠,刚出师都没多久,自己都前途未卜,自己都还养不活自己。
木匠这个职业吧,在这个年代可能是一门好手艺,却不一定是个稳定的职业,说不定什么时候又再被扫掉了,再被取缔了,这谁能说得准呢?
他们家里还有两个两三岁嗷嗷待哺的小孩。
看看这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跑的跑,病的病,没什么出息的没什么出息……娶一个陶向予那当然是好说啊,可她家这个情况,她又必然不会抛下不管的。
摆明了谁娶她进门,也就要帮着顾着担着这个家的嘛。
这年头,谁家里有矿啊?就算家里有矿,想起来身后面那么大一个担子,并且都不知道要帮着担到猴年马月,谁有那个能耐?谁又愿意当这种冤大头啊?
别的不说,单就目前需要先垫付的这笔手术费,就不算是小数目了。
这年头,他们这种小地方,大家其实都是差不多穷的。
家里就算有点小积蓄,也不轻易示人,因为都存得不容易,哪个不是从自己家裤腰带上勒下来的,不是从经年累月饭菜的牙缝里抠下的?
几分几分,几毛几毛,家里有男娃的,都是攒下来将来给孩子娶媳妇成家用的。家里人口众多的,都是攒下来指望有一天能多盖间屋子的……总之,这种积蓄,就是埋在老树下藏在铁皮盒里缝在贴身的衣服里,不到最后一刻绝对不会拿出来的。
不说有几家人能够一下拿出这笔钱,有这笔钱的人家,人家又为什么相信你呢?
娶个媳妇儿还得先垫付,过后你反悔不认账了咋办?
而且这种事儿,你还不能告到派出所去,没办法去公社闹,因为这是不合规定的,这是违法的!新社会,谁能支持这种事呢?买卖婚姻?买卖妇女?旧社会的封建糟粕!!!
谁让你们干的?不仅钱要不回来,也不会讨到什么公道。
严格说,还犯法了!是要蹲局子的!
谁真敢为了一桩根本不能确定的婚事去冒这个险呢?
就这几条,基本上已经为陶向予的“征婚”淘汰掉了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有这个条件可能也乱七八糟的人了。
这就等于,陶向予还有那么一点权力,从剩下的人里,选一个她不讨厌的,选一个各方面她自己都还看得过眼的人,去“解救”她自己。
反正再怎么样,当她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就已经是将就,是凑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