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正确的决定(1 / 2)
一来,是他距离那时候,已经长了好几岁。
无论是脸还是身材,那都长开了不少,算是一个真正的青年小伙儿了,虽然还是相当青涩,可起码眉目清隽,轮廓也挺突出。挺直了腰杆,有将近一米八的高个儿了。
脸上的笑容还有点酷酷的,不再是那么瘦那么矮那么土里土气了的猴子了。
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脱离了最接近猴子的时候,因为有人说,人的青少年时期,也恰好就是十三四岁、十五六岁这个时期,因为骨像身形都处于在长大又还没长好的时期,俗称“尴尬期”。
所以可能是一个人一生中除了老年期之外最不好看,最尴尬的年岁。
这个时间段要是长好了,以后就出落成一朵鲜花了,要是长歪了,那就是歪瓜裂枣和歪脖树了。
当然,这也要是分人的,因人而异。
比如赵富就认为,像陶向予那样的仙女一样的人物,必然从小到大都没有什么尴尬期,从出生就好看,甚至会一直好看到很老很老的时候。
陶向予就算是老,也会是很优雅美丽的老去。
……
二来,大概也是拍照设备的升级和照相师的不同。
这回的这个拍照的,是苏省来的一位知青同志,听说家里十分有钱的那一种,与其说是来下乡的,倒不如说是来旅个游,没几个月就批准申请回城了。
每回见他,脖子上都挂着个相机,听说还是什么地理杂志的记者还是摄影师。赵富反正没搞懂过,他俩其实没什么交集,能拍到这张照片,纯属偶然。
不过却不是像陶向予那张相片一样是抓拍,拍这张相片的时候,他还是很有面对镜头的意识的。
那位知青同志,还夸他很有镜头感,一点都不像没拍过照片的样子。
因为在那之前,他跟知青同志说的是他不喜欢拍照也从来没拍过照。
知青同志就笑,说放心吧,这张照片拍得肯定好,可以收藏那一种,他以一个摄像师的人格保证。
赵富那时还心想,摄影师的人格?跟其他的人格,有什么不同吗?是更值钱吗?
没几天后,赵富就收到了这张照片。
看了一眼,他是有点开始相信那个摄影师人格了。
反正给他拍得,就算是不懂照相技术和审美的人,都能看出来明显的好看。
这一张相片,要是从前,赵富就算谦虚,也还得说上一句,可以看吧,虽然没那么好,但也没那么差吧,大家拍照不都差不多这样子?这张都算拍得挺好的了。
看了陶向予那张相片后,再看到这张,就是赵富很想把他扔掉或者干脆没拍过的程度。
实在是相形见绌了。
同样是拍照,同样是十七八的年纪,怎么差距就能这么大呢?
赵富看了自己的相片好几秒,终于是痛苦地捂住了脸,有点没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