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地之下(十)(1 / 2)
第99章 地之下(十)
洪喜满心期望地看向自己的师父李清,众人也都看向李清,像是在等待他最后的裁决。
李清眯起眼睛,沉吟半晌,“喜儿,虽然你是犯官之后,师父这些年自认是一碗水端平的,你们两个各有所长,也相得益彰,你心里不会有什么怨气吧。”
洪喜脸上的肉凑成一团,俯首道:“师父,没有你和师兄,哪有我的今天,我怎么会有怨气。”
“洪武十八年,你父亲受‘郭桓案’牵连满门尽没,万岁爷念你年幼赐籍教坊司拜入李清门下学艺,那一年你十岁。”华钢有些同情地看向洪喜。
“万岁爷皇恩浩荡,小人时刻铭记在心。”洪喜朝北面紫禁城方向拜了一拜。
“早你一年拜入师门的杨俊宝,那年十一岁,你们师兄弟两人都是孤儿,杨俊宝是个‘艺痴’学什么都很投入,与这样单纯的人相处其实并不难,”华钢顿了顿,“只是……”
华钢瞥了一眼李清,“你们的师父有意无意地将这个平稳的秤杆倾斜了……”
“华百户,你这是什么意思?”李清转过脸冷冷地说。
“根据当年内桩的条陈记录,两年后万岁爷的寿诞上杨俊宝就以一曲‘胡笳十八拍’技惊四座,那可是李司乐的成名曲啊。”华钢感慨地说。
“宝儿的这首曲子学得很快,小小年纪就已经达到了老朽的水平,让他在万岁面前表演有何不妥?”李清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妥不妥我不敢妄下断言,不过据内桩记载其他几位当时教坊司的官员都觉得洪喜弹得更好一些。”华钢躲开李清的目光。
李清双手抓住太师椅的把手,将头扭到一边。
“又过了三年,杨俊宝已经升为协同俳长,而洪喜依旧是一名普通的乐工,洪奉銮,不知您心中作何感想?”
“师兄乐技高超,人品又好,我这个人比较懒散,这是实至名归。”洪喜颇为洒脱地一笑。
华钢点点头,“洪奉銮生性豁达,确有过人之处,只是这一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云娘以一支‘羽衣霓裳舞’在掐尖试中胜出而留在了教坊司。”华钢接着说。
洪喜哧笑道,“云娘留在教坊司算什么大事。”
“对两个情犊初开的年轻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华钢意味深长地望了一眼洪喜。
洪喜脸上的肥肉稍一凝滞,转眼又堆成笑颜,“华百户,真会说笑。”
华钢不再看他,抱拳对着皇甫志高道,“千户,您记不记得我们在搜查云娘住处时,找到过一双绣着彩云图案的锦靴。”
皇甫歪着头想了想,“是有这么个东西”。
“我问过内子李嫣,云娘曾对她说这双锦靴是杨俊宝从乌蛮驿的暹罗使臣那里买来的。”华钢瞟了一眼洪喜。
“那时杨俊宝与云娘打得火热,挺正常的吧。”皇甫志高晃了晃大脑袋。
“谁不希望将这世上最好的东西送给自己的爱人,不过……”华钢转向洪喜:“洪奉銮,我查过礼部的记录,那年并没有暹罗使节来我大明。”
“这事你问我作甚?”洪喜没好气地说。
“此物来自暹罗,难道是客商带来我大明?”皇甫志高奇怪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