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玄鸟归(1 / 2)
第136章 玄鸟归
京师街头,熙熙攘攘。
百姓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兴奋,他们不知道也不关心昨夜大报恩寺内曾经发生过什么。
鸽子桥下,挤满了各式货郎和行商,有卖糖人的,有卖鞋帽的,有卖剪纸的……其中有一张不起眼的小桌,桌旁竖了一杆杏黄旗,上书四个大字“铁嘴神算”,桌后端坐着一个满脸褶皱皮肤黝黑老道士,身边立着一个面目清秀的小道童。
“老神仙,我这就回去试试”,一个大婶笑逐颜开地拿了一包丹药起身离开了。
紧接着一个全身裹得严严实实的高个子坐了上来。
那老道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施主是测字啊,还是求签?”
“我测字”,那人沉声说。
小道童麻利地递上纸笔,那人提笔一挥而就。
老道接过来一看,纸上赫然一个“燕”字,他手捻胡须,略一思索便又问道:“施主所问何事?”
那人面无表情,“寻物。”
老道又捻了捻胡子,“这燕字,廿字头,北字中间插一个口……先生可是从北地而来,寻这东西也有很长时间了。”
那人有些不耐烦地点点头。
老道突然神情肃穆起来,“这燕字口中有水,我看施主不日将有收获,只是缺一点机缘,老道与施主有缘”,他转身对道童说:“童儿,你把为师在天山西王母瑶池中收集的圣水取来。”
道童应了一声,从背囊中取出一个葫芦递到那人手中。
那人拿起葫芦,狐疑地晃了晃,那老道赶忙伸手压住,“施主,天机不可泄露,此圣水你拿回家去,斋戒三日,焚香沐浴,方可饮用,必保你心想事成。”
那人冷哼了一声,收起葫芦扔出一个小包袱,说了一句:“事情做得挺干净,这里有酬金和下一次的筹划”,就转身消失在人群中。
老道和道童相视一笑,便匆匆把摊子收掉了。
“七哥,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那道童扛着旗杆问道。
那老道手捻胡须,“小伍啊,只要有那个人在,什么都不用问。”
道童重重地点了点头,垂手摸了摸挂在腰际的一枚玉印。
正在这时,一个高大的汉子担着两捆干柴急急地从他们身旁走过,在前面的街角处一个转弯不见了。
道童脸色一变,下意识地左右一瞥,顿时觉得周遭的人都在盯着他,那老道拍了拍他肩膀,微微一笑,若无其事地继续向前走。
礼部,架阁库[1]。
在一排排木架尽头,放了一张小方桌,华钢正与韩道坐在一起对饮。
崇武突然从一堆古书里冒出头来:“韩大叔,你这都什么味啊!我实在受不了了。”
韩道哈哈大笑道:“小毛孩,这就叫书香味。”
“不干了!不干了!”崇武嘟着嘴走到华钢身边:“师父,在家里我哥就成天让我翻这些破烂,现在倒好,您也让我干这个。”
华钢笑着摇了摇头,对韩道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没耐心。”
“你小时候就很有耐心么”,韩道讥笑道。
华钢脸一红,父亲严厉的身影在眼前一晃而过。
韩道又乐了,“难怪你们是师徒呢,来来来,喝酒”,他给华钢和自己都满上一杯。
“哼,才不是呢”,崇武气呼呼地坐下来,“我可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着从怀中掏出一本经书来,“师父,你看看是不是这个。”
华钢立刻放下酒杯,伸手接过来看了看便又递给韩道。
韩道翻了翻说:“就是这个了。”
“不就是《太平经》嘛,这书不满大街都是”,崇武嘟囔道。
“这是《太平经》,但却又不是一般的《太平经》”,韩道捻着胡子得意地说。
“就很普通嘛……”
“世人皆以为《太平经》只有五十七卷,而其实它共有一百五十卷”,韩道指了指手中的书说道:“而这本就是剩下的九十三卷中的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