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仙侠小说 > 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 >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皆是虚妄~

第一百一十四章 皆是虚妄~(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书推荐: 重生之重启2004  娱乐之王,从离婚后开始  神豪:开局融合垃圾,获得百亿资产  【快穿】路人甲是绝色美人  四合院:我靠截胡躺平  表白你不接受,我走你变病娇是吧  靠着双手我摸遍诸天  秦总,太太说再不离婚就拆家了  瑶依依和顶流的爱恋  洛洛历险记之月神不朽 

坏处嘛,老猪的实力不济,大概也就是这方面的缘故。

牛胜英晓得,大多数事都有两面性。简单来看如此,细看或者认真看又是另一个答案。

就好比西游阴谋论的流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电视剧和营销号文章,比看小说容易太多了。

看电视剧,有视觉和听觉两种信息,不用特别专心地全神贯注,也可以获取到一部分信息,因此以这种方式了解原着,是非常轻松的。但影视剧在改编过程中,即使完全遵循原着,天生也会丢掉很多文字信息。更别说还有很多导演和编剧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剧情进行大幅度修改了。

而营销号文章,相比于原着,要短小得多,且有“观点”有“解析”,这种碎片化的处理,大大降低了知识的获取难度。只是这些观点和解析,有多少是遵循原着,有多少是合理推断,有多少是断章取义,有多少是胡编乱造,没看过原着的人,就很难分辨。

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说法,说真假美猴王那一回,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后面是六耳猕猴跟着唐僧取经。理由是如下:

1.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他既然能预知未来,怎么可能会自己去雷音寺找死,必然是有恃无恐。

2.在这一难之前,孙悟空和唐僧一直有矛盾,而之后唐僧再也没念过紧箍咒,很明显是孙悟空换了个人,没有之前那么顽劣了。

3.谛听不敢说,因为这是佛祖的策略。

4.什么菩提和如来是师兄弟,相互斗法之类的。

你要是只看过电视剧,或者看断章取义的营销号,那这些确实很有说服力。因为电视剧里,两个猴子一般都是装扮一样,化同样的妆,有的可能直接是同一演员拍的,确实无法区分。

但只要你看了原着,立马就明白了。

孙悟空和沙和尚一起去花果山捉妖时原文的描写:

【大圣本是良心,沙僧却有疑意。真个二人同驾云而去。不多时,果见花果山。按下云头,二人洞外细看,果见一个行者,高坐石台之上,与群猴饮酒作乐。模样与大圣无异。】

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开始交手时的描写:

【这大圣怒发,一撒手,撇了沙和尚,掣铁棒上前骂道:“你是何等妖邪,敢变我的相貌,敢占我的儿孙,擅居吾仙洞,擅作这威福!”那行者见了,公然不答,也使铁棒来迎。二行者在一处,果是不分真假。

再看两人到各处陈述前情时的描写,只放一段,其他都差不多:

大圣口称:“万岁!万岁!臣今皈命,秉教沙门,再不敢欺心诳上;只因这个妖精变作臣的模样,……”如此如彼,把前情备陈了一遍。“……指望与臣辨个真假!”那行者也如此陈了一遍。】

结尾打死六耳猕猴处: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像,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

看完原着,恐怕没有人会觉得被打死的是孙悟空吧?因为原着在这一段为了区分两人,旁白对孙悟空的称呼一直是“这大圣”或者“大圣”,对六耳猕猴的称呼一直都是“那行者”。

但电视剧肯定不可能加这种旁白,也不可能为了区分两人,把名字标在旁边吧?最初原创这个观点的那位,应该还是熟悉原着的,但是故意开脑洞,吸引人眼球。而后面跟风的一堆营销号,基本都是自己一知半解,半瓶水晃荡罢了。

回到这边,老猪虽则对事情不深究不去琢磨,但至少不会去卖弄自己的一知半解,这点倒也还算不错。

“那国师小兄弟,咱们什么时候开饭呢?”

牛胜英脸一黑:“我不是给了你一篮包子么!”

“那些只是垫肚的,不算数的。”

牛胜英晓得,他真就是养了一头猪了。

关键是这猪还不能宰了过年……

不行!这亏可不能吃!得让这猪去耕田才行!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书单推荐: 团宠小祖宗,有亿点苟怎么了 异乡游梦录 重生女配修仙录 我穿越成了女频反派师尊 道藏玄止 PANDORA 红月降临:重演洪荒 修炼多年打不过魔族,去求作者? 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 回星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