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皇帝篇(8)(1 / 2)
第107章 南朝皇帝篇(8)
日本
永初二年(421年)二月,倭国遣使朝贡。
林邑
林邑国(今越南南部)于晋末屡扰交州,到刘裕即位后为交州刺史杜慧度所败,遂请降于宋,并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永初元年(420年)八月,林邑王遣使入贡。
历史评价
王谧:卿当为一代英雄。
桓玄多次称赞刘裕,如对王谧说他“风骨不恒,盖人杰也”,后又认为“我方欲平荡中原,非刘裕莫可付以大事”,“刘裕以寡制众,屡摧妖锋,泛海穷追,十殄其八”。
姚兴:刘裕拔起细微,能讨诛桓玄,兴复晋室,内厘庶政,外修封疆,吾何惜数郡,不以成其美乎!
司马休之:太尉臣裕威武明断,首建义旗,除荡元凶,皇居反正。布衣匹夫,匡复社稷,南剿卢循,北定广固,千载以来,功无与等。由是四海归美,朝野推崇。
张邵:主公命世人杰……。
韩范: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
崔浩:①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禽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②刘裕之平逆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
王买德:刘裕灭秦,所谓以乱平乱,未有德政以济苍生。关中形胜之地,而以弱才小儿守之,非经远之规也。狼狈而返者,欲速成篡事耳。
司马德文:桓玄之时,晋氏已无天下,重为刘公所延,将二十载;今日之事,本所甘心。
刘子业:渠大英雄,生擒数天子。
沈约:①高祖位微于朝,众无一旅,奋臂草莱之中,倡大义以复皇祚。[152]②至于宋祖受命,义越前模……高祖地非桓、文,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祀晋配天,不失旧物,诛内清外,功格区宇。至于钟石变声,柴天改物,民已去晋,异于延康之初,功实静乱,又殊咸熙之末。所以恭皇高逊,殆均释负。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魏、晋采其名,高祖收其实矣。盛哉!③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而王略外举,未遑内务。奉师之费,日耗千金,播兹宽简,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谒之私,闺房无文绮之饰,故能戎车岁驾,邦甸不忧。
李延寿: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剪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校之魏、晋,可谓收其实矣。
裴子野:宋高祖武皇帝以盖代雄才,起匹夫而并六合,克国得隽,寄迹多於魏武,功施天下,盛德厚於晋宣,怀荒伐叛之劳,而夷边荡险之力。
虞世南:宋祖以匹夫挺剑,首创大业,旬月之间,重安晋鼎,居半州之地,驱一郡之卒,斩谯纵於庸蜀,擒姚泓於崤函,克慕容超於青州,枭卢循於岭外,戎旗所指,无往不捷。观其豁达宏远,则汉高之风;制胜胸襟,则光武之匹。惜其祚短,志未可量也。
朱敬则:刘裕天锡神勇,雄略命世,不待借思汉之讴,未暇假从周之会。同盟二十七,愿从一百人。雷动朱方,风发竹里。龙骧虎步,独决神襟。长剑一呼,义声四合。荡亡楚已成之业,复遗晋久绝之基。祀夏配天,不失旧物,虽古人用兵,不足加也。至乃网罗俊异,待物知人,动必应时,役无再举,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
司马光:①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以王师翦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慰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②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士,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③帝清简寡欲,严整有法度,被服居处,俭于布素,游宴甚稀,嫔御至少……财帛皆在外府,内无私藏……内外奉禁,莫敢为侈靡。④高祖首唱大义,纠合同志,起于草莱之间,奋臂一呼,凶党瓦解。遂枭灵宝之首,奉迎乗舆,再造晋室,厥功已不细矣。既而治兵誓众,经营四方,扬旗东征,广固横溃,卷甲南趋,卢循殄灭,偏师西上,谯纵授首,锐卒北驱,姚泓面缚,遂汛扫伊、洛,修奉园陵,震惊旃裘之心,发舒华夏之气。南国之盛,未有过于斯时者也。
苏辙:宋武既诛桓氏,收遗晋而封植之,又克谯纵,执慕容超,逐卢循,擒姚泓,立四大功,天下莫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