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月球基地(1 / 2)
第93章 月球基地
第一代空间站:单模块,一个对接口(礼炮1——5号)
第二代空间站:单模块,两个对接口(礼炮6——7号)
第三代空间站:多模块,积木式结构(和平号空间站、天宫空间站)
第四代空间站:多模块,桁架结构和积木式的混合结构(前国际空间站)型号
到了第五代空间站的2ISS还是传统的T型结构,中心长条圆状,两边是实验舱、和特别显眼的太阳能板,由于发射2ISS的时候核聚变技术还没发展好,还是使用的传统利用太阳能,这也极大的减少了舱的数量和大小,不过不管怎么样,看的出来总体还是和ISS(前国际空间站)好多了,主体用的是中文和英文。
“老实说,这里没什么好看的。”带领的那位小姐伊林娜·佩斯抱歉的说。
谢银星理解,毕竟这时候的2ISS也是几十年的产物了。
可以看见,2ISS上面有着几个实验舱培育室,从这里出产了很多种子,例如“高农一号”、“南丰一号至三号”、“北氏X”等。
一直以来,两个世纪中民众对太空种子都有着某种误解,觉得经过辐射照射的太空种子有害,人们往往爱把人体和动物体上坏的变异的思想“嫁接”到植物体上。
事实上,这不过是航天事业中正常的突变育种而已,虽然本身突变育种的随机性、多害少利性确实得出的结果会有问题,但在科学家的精心挑选下,绝对不会把有问题的种子流入市场。
伊林娜介绍说,1951年沃纳·冯·布劳恩在矿工周刊中刊登了他带有环状结构的空间站设计,加上旋转,这就是下一代第六代的太空站。
还悄咪咪的说,二战期间德国科学家曾研究过使用太阳能的轨道兵器,即所谓的“太阳炮”,按照原设想,它将是运行在高度在5100英里的地球轨道的空间站的一部分,很有可能,下一代空间站也会有轨道武器,但能量来源不是太阳能,来自于核聚变。
之后简单看了以后,大家又回到“大禹”号飞船。
下一站才是最关键的,要来到月球基地了。
快到地面的时候,泰勒颇有深意的回头问大家:“你们猜现在的月球基地有多大?”
“嗯……”谢银星虽然有答案,但觉得泰勒敢问就肯定超出了自己想象,只好保险起见说:“不知道。”
“也许得有一个村的大小了吧?”李雯瑄说着,看起来也在思考的样子。
当看见两侧的人挥舞着荧光指引棒,飞船降落到地面,打开舱门之后,在场除了泰勒的所有人被惊呆了。
“这是一座城的大小。”泰勒自豪的说。
希恩斯抬头到处张望,对人类进步感触极深。
这座城市处于一个大白透明圆罩中,形状学不多说,模仿鸡蛋造型能提高防御力,整体材料耗费了不知道多少吨陶瓷类玻璃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