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除鬼(1 / 2)
第116章 除鬼
王子丰点了点头:“正是!唐僧西天取经,功德无量!”
“功德无量啊!”唐玄宗不知道又想到了什么,脸上露出思索的神色。
而素娥那一边则显得特别有干劲,只见她几乎一个闪身就已经冲到了那大鬼的身边,身影飘忽不定,仿佛处处都是她的虚影,又好像哪里都有她的身影,一时间虚影和真实身影叠加在一起,真假难辨。
这可不是月宫的“冷月凝香舞”,而是月宫的另外一门战斗身法——太乙遁甲术、六壬步斗之术。这门战斗身法以奇门遁甲为根基,若是旁人无法破解这奇门遁甲,那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摸到素娥的影子的。
这功夫吴承天在月宫典籍之中可没有看到,明显是素娥自己的“私货”。
这“私货”来历可不凡,乃是黄帝与蚩尤那一场惊天动地定天下的大战之中黄帝的取胜之术。传说当年蚩尤凭借妖术,多方变幻,呼风唤雨,吹烟喷雾,使三日三夜大雾冥冥,令军士不见天日,难辨山川四野方向,困黄帝于太山之下。黄帝见军士无法作战,虔诚祈祷于泰山,终使西王母深受感动。
西王母命玄女降临,传授三宫五意,阴阳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术,阴符之机,灵宝五符五胜之文,以及兵符印剑,九天玄女令军士宰夔牛制作八十面战鼓,使黄帝带兵与蚩尤大战于中冀。当黄帝摆下“奇门遁甲”阵之后,即令军士以雷兽之骨,大击八十面夔牛皮巨鼓。一时鼓声大作,一击震五百里,连击震三千八里。只见整个战场地动山摇,天旋地转,喊杀冲宵汉,使大量蚩尤兵卒神魂颠倒,冲杀元门,败倒如山。
经过这场大血战,天下始得大定。
这大鬼显然也是有来历的,一见到素娥这身法似乎就认了出来,身子朝着素娥的方向就转了过来。只见这大鬼高举手中巨钺,如泰山压顶般朝着它前方就劈落了下来。这巨钺上泛出阵阵黄色光芒,还未真正落下,就已震得大地崩裂、天摇地动,巨钺锋芒所指几乎涵盖了这大鬼前方所有事物,甚至整个延英殿都在它的攻击范围之内。
唐玄宗哪里见过如此威势的一击,直面其锋他早已吓得两股战栗,只是碍于皇帝的尊严才尽全力控制住自己不作出任何失态的表现。好在吴承天又如何容得大鬼真的毁了这延英殿,只见他手中突然凭空多了一柄麈尾,吴承天拿着这麈尾看似信手地扬了起来,麈尾两侧的羽毛化作漫天细密绳索状的青光,居然就将那大鬼巨钺的锋芒,连同那黄芒一起给挡住并裹了起来。
吴承天手中的麈尾并不似如今唐时的麈尾,而更像是魏晋时期清谈所持之麈。其形如圆形小扇,左右两侧辅以羽毛点缀装饰,与那羽扇与拂尘都区别甚大。吴承天手中这麈尾乃是上次去月宫时月望舒送的。主要也是因为月望舒看吴承天一直也没有趁手的兵器可用,总拿自己的头发施展月宫鞭法也不雅,就送了这柄麈尾。这麈尾本是以前洛神所用,后洛神转世而去,这麈尾就留在了月宫。
吴承天用这麈尾看似信手的一挥,实际上是将“绝情鞭法”中的“三无三不手”与他的天人之姿相融合后,新创的一招防御性的招式。吴承天早将这洛神的麈尾祭练,羽毛中融入了自己九尾狐之身的兽毛,施展起来更得心应手。
那麈尾上的羽毛所化的青光即拥有“三无三不手”的特性,即“无所不在”、“无处不至”、“无孔不入”,又保持天人感应的状态,那麈尾上射出的细如发丝般的青芒多如牛毛,且可无限延长、凭心驱使,在吴承天的指挥下瞬间就织成了一个青色巨网,将大鬼手持巨钺的那一击给全部兜住,并且反手就还了回去。
与此同时,突有一剑不知从哪里刺出,看似与那大鬼遥遥相隔,却是莫名直接刺中了那大鬼,大鬼身上被剑所刺中的位置顿时冒出一阵青烟。这时,素娥的低吟声从四面八方响起:“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腾兔,追形逐影,光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
就在素娥这低吟间,那大鬼莫名其妙又被刺中了七、八剑,惹得大鬼愤怒的狂叫不止。而不待大鬼反击,吴承天将大鬼持那巨钺的一击的全部力量反转了回来。大鬼不得不先应付之前自己发出的这惊天一击。
大鬼手持巨钺,再次挥出全力劈砍,才与自己方才发出那一击的力道互相抵消。而就在这个空档,大鬼浑身上下已经被素娥扎透了,全身上下又中了七、八剑不说,有些地方青烟冒得太快,那个地方已经完全都空了出来。
“收!”有了素娥与吴承天的相助,此时高长恭的六道轮回阵法已经布置好了,那大鬼本就被素娥剑法刺得有些萎靡,还来不及恢复,一时不防就被这六道轮回大战给吸了进去。就在这大鬼化作黑烟投入六道轮回阵中之时,那吴承天手中的文书,也无风自燃,化作一团黑烟并入了大鬼所化的黑烟之中,一起投到了那六道轮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