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山的那边(2 / 2)
我们经常听说药物伤肝、伤肾,但其实有些药物对胃的伤害也不小。
止痛药:常用于治疗关节炎、类风湿、软组织损伤、风湿病、心血管病及退热。这些药物长期服用,会降低胃黏膜屏障的保护机能,并能引起上消化道不良反应,比如上腹部不适、疼痛、消化不良等,严重者可导致胃黏膜糜烂、溃疡。
降压药:主要指的是含有利血平类的降压药,此类药物长期服用可导致胃酸分泌过多,进而诱发胃炎、糜烂、消化性溃疡等。
激素类:主要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常用于抗过敏,治疗肾病、血液病、内分泌病及休克抢救等。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延缓组织愈合,还可使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增多,使胃黏液分泌减少,如此一来便降低了胃黏膜的抵抗力。对于患有老胃病的人来说,糖皮质激素可能会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的溃疡出血,甚至造成消化道穿孔。
补钙制剂:主要指碳酸钙和维生素D制剂。这些药物能引起打嗝、嗳气、上腹部胀满不适、疼痛、恶心等症状;长期使用,还会引起胃酸分泌反跳性增高,进而诱发胃黏膜病变。
常见的能够导致急性胃黏膜病变的药物还包括某些降糖药、氯化钾缓释片、铁剂、洋地黄制剂、抗肿瘤化疗药物、氨茶碱、某些抗生素等。是药三分毒,任何药物到达胃部后,多多少少对胃都可能造成影响。总之一句话,吃药要遵医嘱,不要自作主张。
1.有氧运动:步行、慢跑、走跑交替、游泳、骑自行车、滑冰、划船、跳绳、上下楼梯、活动平板等。
2.伸展运动:广播体操、太极拳、太极剑、气功、五禽戏、八段锦、健身舞等。
3.力量性锻炼:采取中等强度、由主要肌群参与的力量训练,每次8~10组,每组重复8~12次。
在运动的时机和频率上,郭东义告诫我们:运动时机与饮食关系非常密切,空腹运动易发生低血糖,餐后立即运动会影响消化、吸收,所以主张用餐1小时后较为合适;运动频度要因人而异,一般每周至少3次,体质较好或有运动习惯者应每日坚持。
至于运动持续的时间,中等强度运动以每10分钟消耗80千卡能量为宜,一般为餐后活动20分钟,每天2~3次。以下几种运动强度数值供参考:步行30分钟,可消耗能量100千卡;快步走、骑自行车或游泳30分钟,可消耗能量150千卡;跳舞30分钟,可消耗能量165千卡;球类运动20分钟,可消耗能量135~170千卡。
至于采取哪种运动方式要因人而异,应根据个人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年患者适合低强度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下楼梯、平道骑自行车、轻微的家务劳动、乒乓球、羽毛球等。肥胖者适合中等强度的运动形式,如慢跑、上楼梯、坡道骑自行车、登山等。
此外,安全运动很重要,在运动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运动前要热身。在正式运动前,先做15分钟的热身活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先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
2.运动过程需要保持20~30分钟。但在刚开始时可由每次5~10分钟逐渐加量,直至加到20~30分钟。
3.要有放松恢复过程。运动结束后,不要突然停止,最好做10分钟放松运动,逐渐放慢节奏,再坐下休息。
4.运动着装要舒适。天热时,穿轻便、吸汗爽身的棉质服装;天冷时,穿多层薄点的服装以便于脱卸,也可视情况戴帽子、手套,注意防止意外的运动损伤。
“伴有并发症的患者,运动处方除了考虑改善糖代谢因素外,更重要的是要兼顾受损脏器的残存功能,需请专科医生指导,切不可盲目行事。”
可以做鼻周推拿(每个穴位按揉200下)。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口禾髎:此腧穴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鼻腔冲洗。鼻腔冲洗是将生理盐水送入鼻孔,流经鼻前庭(露在头部外面的部分)、鼻窦等,通过负压从另一侧鼻孔排出,达到清洗鼻腔、排除痰液的目的。
专家建议,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花粉季节应用高渗盐水冲洗鼻腔。鼻腔冲洗注意事项:冲洗之前要把鼻涕擤干净;冲洗液从一侧鼻腔冲进去,头稍稍倾斜,让液体从另一个鼻腔流出,两侧鼻腔交替进行;冲洗过程中避免剧烈擤鼻涕,冲洗完成后可以轻轻擤鼻涕,儿童使用喷雾剂的时候喷嘴不需要伸进鼻孔,以免损伤鼻中隔黏膜出现鼻出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交叉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