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尚勇县(2 / 2)
“那就把他看死了,别让人跑了,也别让人劫走。”
讨论完最重要的事,许姝这才有空去问其他的安排,比如:
“阿娘,看来这酒我们是能酿,但城阳县并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枣树。反而是旁边的尚勇县,有一片荒山,长了不少野枣,味道还不错,杨骆曾对我提过。”
而尚勇县,其实也属于裴芃的食邑之一,只不过食邑的封赏也是有区别的。
比如城阳县是她最初作为公主的身份名正言顺被封的地方,所以她可以在这里划分地界建府,适当过问县务也是她的职责之一。
可其他地方的食邑,都是她父皇对她的赏赐,更多是虚封,即她可以每年得到当地上供给她的赋税收入,但并没有管理的权限。
虽说在当地买片荒山甚至建个酒坊这事,并不需要她彻底掌控一县,可这未尝不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毕竟,在她私心里,她的确是想逐步蚕食泰州的。
“唔……他考虑得很有道理,既然要做这个生意,就得做好准备。”
裴芃让人去她书房取了个册子过来,上面记录的是泰州一些主要官员的情况,自然也有各县县令的身份。
裴芃翻动了几页,找到了尚勇县的记录,叹了口气,和她记忆中的一致,这个县的县令,竟然是当地人。
许姝探过头去看,也惊讶地“咦”了一声。
“他是怎么做上这个县令的?竟然一直没人管吗?”
家学渊源,许姝也是了解一些的,县令一直是异地任命,但当地的大族做惯了土皇帝,当然不愿意上面有人管,哪怕只是上面摆了尊泥菩萨,他们都觉得碍眼。
可县令的任命是要在吏部记录存档的,隔几年还要回京述职,真把自家子弟按上去做县令,他们也不会冒这个风险。
所以,往往会采取以下手段:
拉拢资助一个外地的学子,帮助他任官,那自然是绳牵傀儡,处处以他们为尊了。
和交好的外地家族互相帮助,比如你家子弟在我们当地为官,我家子弟在你们当地为官。既不违反朝廷法度,也不影响自家权势。
或者像城阳县这种地方,当地大户还没那么大能耐去推人做县令,所以就牢牢把控其余职位,让县令做个光杆司令。
也算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而这种简单粗暴地让当地人做县令的情况,许姝的确没怎么听过。
她不由得又感慨了一句:
“太莽了,泰州民风,果然不同凡响啊。”
裴芃却是知道的更多些,她给女儿解释:
“这倒是你想岔了。尚勇县的情况,其实是当地刺史和朝廷禀报后,开的特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