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途中除害(1 / 2)
豫地是我华夏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历史古都最多的地区,分别有安阳、开封、郑州和神都洛城。
名胜古迹众多,传承久远的佛寺,一点也不比长安地区少。
其中嵩山,就是最具代表性的地区。
嵩山,为‘五岳’之中岳,位于登封城西北,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
山中多峻峰,其间多名胜和寺院,佛教禅宗祖庭少林寺,就坐落在丛林茂密的少室山阴。寺内有我华国最大的塔林,众多禅宗大师的法相,就化道于此塔林中。
让叶和意外的是,嵩山如此名胜之地,一路所见却没有多少祥和之气。
在嵩山外围的登封城,多有饥民聚拢于此,几乎所有人,都面黄肌瘦、衣不裹腹。这样的场景,就是在小日子点领区,也不常见,实在是令人痛惜!
更何况,此地离神都洛城、和郑州城都不算远,这些饥民为何不前往?难不成,仅仅是为了来山中躲避战乱?
可问题是,由于人民军之前,在晋地发起的团圆计划,让华北的小日子损失惨重,如今只能收缩几个重点城市,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大动作呀?
这其中,必定另有隐情。
叶和虽天性超然,但心境还是被流民的惨状触发,立马让暗组调查清楚。
其实,都不用多深入调查,暗组早就清楚其中的情况,并已上报。
原来,国军在这一防区的部队,是第1战区的第31集团军。
王仲连虽然是司令长官,但正如许多国军一样,他却不是真正的‘办事人’。
该部,是由原来的二十军团改编而成。
而二十军团的由来,是自抗战初期,表现非常出色的第13军扩编而成。之后就一直由汤恩白率领,并参加了大沪上、徐州、大汉口等大会战。
该军团名义上,辖三个军,属于汤司令派系的分别是,张真的第13军和张刚的98军,而第18军,则是陈司令的嫡系土木系。
其中,第13、18两个军,都是中央军嫡系主力,因此在大沪上会战中,都表现极为出色。
让统帅部非常满意,因此以汤司令的嫡系13军为主体,晋格为第31集团军,所属其它部队也正好进行整编。
而此时,陈司令升任九作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大汉口作战,自然将自己的嫡系第18军调回。
为了不影响31集团军的实力,也有平衡汤司令的意思,军政部还将第98军调离,从15集团军调来第37军,以及一战区调来第52军。
这还没完,还让92军,也隶属于31集团军,名义上由集团军王仲廉指挥。
可大家都知道,这支队伍,实际上还是由汤司令领导。
不仅仅是因为,汤司令是一战区副司令,本就是直属领导。而是该部大多数军官,都是汤司令的嫡系,都对其唯命是从。
现在,大汉口作战结束,31集团军奉命驻扎豫省地区,部队也再次进调整。把本就不怎么指挥到的、关林微的52军调走,调来85军。
此时,汤司令依然可以指挥4个军,分别是第13、37、85、92军,自然也就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王’。
在这个年代,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兵强马壮了。
因此汤司令就不断招兵买马,增强豫省地区的兵马。除了几个正规军之外,什么警备团、保安团等,那是能成立两个,就绝不会只成立一个。
如此一来,部队的开支就大了许多。可问题是,军政部只承认几个正规编制的部队,也就是只给4个军的饷,其它的由驻地自行解决。
豫省的主政官,及各地方官员,为了保住官位,同样是对‘中原王’唯命是从。为了给汤部筹饷,不顾民众死活,抓紧催收捐税和军粮,把各个地方百姓都搜刮一空。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多出来的部队军资,汤司令开始挖空心思,琢磨各种捞钱的点子。什么吃空饷、走私、敲竹杠、打秋风等等,那是一个接着一个,简直就是无所不用其极。
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
有权有势的军官,哪还有什么心思打仗?心里总想着捞钱。盗卖粮食、军资,跟着的走私生意等等,很快就一个个富得流油、腰缠万贯。
那些下级官兵,也不禁眼红!上行下效,到处都吃拿卡要,胆大的就明夺暗抢,对百姓的行径,甚至比土匪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很快,军纪崩坏,导致人心离散!
如此一来,得益的是谁?最终遭殃的又是谁?此不言而喻。
百姓中间甚至在流传,中原有四大害!水旱蝗汤,以汤为最。
这个‘汤’,当然是指汤恩白这位‘中原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