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省试通义》,撞题了(2 / 2)
大宋进士科分为三个步骤,解试、省试和殿试。
过省试者,才能参加殿试,殿试由当今官家亲自主考,也有淘汰名额。
通过殿试者,便是进士身份。
一甲、二甲赐进士及第;三甲、四甲赐进士出身;五甲赐同进士出身。
发榜之后,皇帝将会赐绿袍、官靴等,并分配官职。
可谓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真实写照。
……
三日后,省试结束。
考生们纷纷称试题的要义皆在《省试通义》之中,这瞬间引起了整个民间的广泛讨论。
更有考生将省试题目默写出来,引得很多人与《省试通义》对比。
对比之下,二者虽细节不同,但主要内容指向,相似度可达六成以上。
此事,顿时引起了民间百姓的大讨论,有人甚至认为此次科举漏题了。
二月初八。
那份《省试通义》出现在皇帝赵祯的御案上。
伴随着的还有一些臣子对民间百姓怀疑科举漏题之事的一些奏疏。
赵祯对比之后,喃喃道:“漏题自是不可能漏题的,这明明是有人所思所想与今年的试题撞在一起了。”
大宋对贡举尤为重视,有各种防止舞弊的方式,漏题根本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个孔方到底在做什么?这不是搅乱科举吗?他是不是疯了?”赵祯喃喃说道。
此书在省试的前三日突然传遍汴京城,确实有挑事的嫌疑。
但此文压中科举要义,让朝廷的脸面丢大了!
赵祯想了想,朝着一旁的张茂则说道:“茂则,摆驾贡院!”
大半个时辰后。
赵祯带着那份《省试通义》来到了贡院。
此时的贡院,乃是禁止任何人出入的。
阅卷官们吃住都在里面,待批阅过所有试卷,由主考官审核完毕后,方能离开。
而此刻,阅卷官们各个都是眉头紧锁。
坐在最中间的知贡举、主考官张方平更是连声叹气。
“唉!”
就在这时。
有人通传官家驾到,众官员连忙放下笔迎接。
赵祯看向众人,问道:“诸卿,在批阅试卷时,可有问题?”
此话一出,阅卷官们各个皱眉低头,显然是有很大问题。
“怎么?莫非此届考生才识不足,选不出为官的好苗子?”
赵祯不由得看向张方平。
当即,张方平拱手道:“启禀官家,并非才识不足,试题反倒答的很精彩,但是多名考生风格相似,尤其是策论,答题形式如出一辙,仿佛千人一面,毫无新意,臣等只能从内容上挑选优秀之才了!”
“形式上千人一面?”赵祯微微皱眉,看了身后的张茂则一眼。
张茂则立即会意,将《省试通义》递给了张方平。
“此乃是省试前三日,汴京城疯传的一篇文章,当下民间百姓称这届省试漏题了?你怎么看?”
“漏题?”张方平连忙摇头,道:“官家,臣以项上人头担保,绝对不可能漏题的。”
当即,张方平面带疑惑,认真地看了起来。
他看完后,面色凝重。
“官家,此文竟然……竟然与臣等出题的要义撞了,这不是漏题,是有人猜出了今年科举试题的主旨要义,并且……并且还给了形式参考,臣终于明白为何在写作形式上千人一面了,这……这……是要毁了本届科考啊!”
赵祯面色冰冷。
“你们一群整日研究科举试题的官员,竟然被民间人猜出了试题的主旨要义?朝廷白养了你们吗?”
此话一落,一众阅卷官纷纷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