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跟我回家过年,八八(1 / 2)
年关那天,阿英赖床,外面太阳升起来,今天是个难得的大晴天。
早上阿爷带着舅舅拜祖宗,阿英没去,不是他们家重男轻女,而是这小祖宗昨天晚上熬夜看闲书,一直熬到鸡鸣。
跑过来喊宝贝儿外甥女拜祖宗喊破嗓子也没得到回应,隔着门板,听见里面睡的迷迷糊糊死活起不来床的呓语,郑元叹了口气,摇头走了。
等过完年,把她闲书都没收了,放进大箱子锁起来!
拜完祖宗吃祭肉。
拳头大的水煮五花肉,不放任何调味品,第一口咬下去,腻到阿英怀疑人生。
“吃下去才会有祖宗保佑。”
阿爷拿筷子敲了敲她的头,嘴里念念有词:“祖宗保佑我家阿英快快长大,顺心如意。”
阿英苦着脸,面无表情咀嚼着肉块,她严重拒绝品尝味道,囫囵吞枣咽了下去。
“水!”
阿奶递来水,拍打后背给她顺气:“慢点吃,喜欢吃阿奶中午给你煮一大块。”
阿英眼神惊恐:“不,我不要!”
她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是炒锅!
古代人民一天都是吃两顿,早上干活前吃一顿,都是些重油重盐补充体力,维持一天劳动所需的食物。
还有一顿是晚饭。
富裕人家会选择在下午的时候,吃下午茶或者各种糕点糖水,来填饱肚子。
郑家村的村民们习惯了一日三餐,因为,纺织厂和糖厂提供的员工餐就是每天三顿,你爱吃不吃,不吃拉倒。
没有人会和美味的食物过不去,所以大家渐渐就养成了一日三餐习惯。
“阿奶我出去拜年啦。”
沐浴穿了新的衣衫,熏了草药制作的药香,阿英把特制的小银钱塞进荷包里装好,荷包是羊毛厂女工们临时赶制的,因为临近新年,阿英给了大笔加班费,每个赶工的绣娘不仅没有抱怨,还很高兴。
荷包有如意的,吉祥的,有福字的,花样简单,颜色新鲜,搭配上鲜活的底色,阿英看着稀罕的很。
荷包里装得鼓鼓囊囊,这是散出去的银钱,提前用花模子压了样子,遇到那讨钱说吉祥话的小童晚辈,就要给上一个。
另外一边挂着空荡荡的荷包。
这是阿英装别人给的压岁钱用的。
她还是个豆蔻年华的小姑娘呢。
刚出门,就看到舅舅在院子里扫地,阿英凑过去说吉祥话,甜甜的,脆脆的,像黄鹂鸟儿一样,大冬天的早上听起来格外喜欢:“舅舅过年好,祝舅舅新的一年万事如意,身体健康,事事顺心。”
这就是万能吉祥话了,既是万事皆如意,那不论想发财的,想当官的,想娶老婆的必然都能成功。
郑元摸了摸口袋,掏出两个小元宝,递给阿英后,摸了摸她的脑袋,慈爱的说道:“希望新的一年小阿英快快长高,吉祥如意。”
见鬼,竟然在舅舅身上看到了慈爱。
呸呸呸,大过年的。
阿英摇头晃脑,蹦蹦哒哒出门,路边有人攀着梯子往树上挂红灯笼,七彩花缎子。广场那边特意请了个小戏班子,还有几位说书的先生,有男有女,男先生擅长演义类,故事情节慷慨激昂,女先生擅长情爱类,以各种男女之情,皆大欢喜的故事为主。
他们轮流在广场中心临时搭建的大舞台子上演出,一直到正月十五。
“阿勇叔新年好。”
阿英乖乖打招呼。
树上的人大声回应:“新年好阿英。”
挂好灯笼,下了梯子,郑阿勇掏出两个小铜板,塞给阿英:“给,压岁钱,岁岁平安。”
“谢谢阿勇叔。”
阿英珍惜的将铜钱放入荷包,继续在村子里溜达。
靠近广场附近,能听见咿咿呀呀唱戏声,古代缺少娱乐活动,有个唱戏的戏班子能吸引好多人。
周先生有篇文章里就描写了去看社戏的场景。
那叫锣鼓声天,喧闹鼎沸。
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儿。
踮起脚尖挤在人群里,听了几耳朵戏,阿英脖子都疼了,挤出人群,广场两边有免费提供的茶水和瓜子。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素质也稍微提高了,遇到免费茶水食物大家也不会去抢,因为都是商社出钱。
说白了兜里有钱,人也就变从容了。
和古代人民谈奉献谈觉悟前,先把生活水平幸福指数提升上去。
否则思想觉悟高了,生活幸福指数低了,容易出事儿。
阿英走到卖糖葫芦的小贩前买了两根糖葫芦,一个山楂裹,一个梨裹。
晚上广场会放烟火。
烟火友情供应方——刘基。
刘基是个使用起来得心应手的人才,不愧是日后位极人臣,大明开国首屈一指的谋士,若是放进三国,也敢称谋主了。
想曹操曹操到,转了个角儿,刘基迎面而来。
今天天气好,刘先生换了件银白底色,绣鹤纹祥云,点缀点点红梅的衣裳,那气度不凡,那风姿卓越,搁后世选秀节目,C位都配不上咱刘先生。
“阿英新年好!”刘基打了个呵欠,从袖子里掏出几枚铜钱,递给了阿英。
“新年好,刘先生。”阿英接过铜钱看了一眼,黄琛琛的铜钱崭新崭新的,是用特殊模具压制出来的五福铜钱,这种铜钱一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使用,具有普通铜钱的价值又比普通铜钱兑换率更贵。
人刘先生有钱,凡是刘基参与研发的项目,每年赚得的利润里,都会抽出半成给他。
这叫技术人员的技术入股。
阿英和刘基道别,转身走了两步发现刘基跟在后面,她好奇的问刘基:“先生呀您跟着我做什么?”
刘基双手拢在袖子里,他在袖子里放了小暖炉,不烫,温温的很舒服,惬意的回答道:“哪儿是跟着你呢?咱们是顺路呢。”
阿英说道:“我要去营地那边。”
刘基“哦”了声,拉长语调:“那太巧了,我也是去营地那边儿。”
吃瓜。
今儿刘基要把没吃到的瓜全部找回来!
阿英无语极了。
刘基先生哪儿都好,就是喜欢听八卦,那村子大媳妇老婆婆能拉着刘先生唠一天。
靠近村子右侧,临近水源,傍着山林的一块宽阔地儿就是护卫队的营地。
平日里训练,吃住都在这里。
最近放了年假,除了排班值守的以外,有家庭的都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剩下一些光棍,或者无家可归了无牵挂的孤儿,就留在营地里大家搭伙过个年。
营地是一排木头房子,下面有一条专门搭建的炕管儿。
冬天配套补给里有厚厚的棉衣棉被,加上炭火管够,又是火力旺盛的年轻人,也不觉得冷。
阿英走在前面。
刘基走在后面。
阿英一进门,就看到那群汉子热火朝天的贴对联,写福字,挂红灯笼呢。
营地中央空地上,一口大锅架在柴火上,锅中咕噜噜翻滚,里面有大块五花肉,白菜,绿豆粉丝,锅边贴了饼子,那香味馋得人直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