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扶风与延(1 / 2)
抵达绵成已经是十日之后的事了,动身第三日便遇到了快马加鞭来的大夏礼部侍郎以及大夏皇帝的近侍太监德公公,原本万人行军只需五日就能抵达的路程,硬生生被这位德公公叫停多次,每次借口都是路途颠簸,颠着他们小殿下了。
苏安延原先是不管的,两次都是礼部侍郎独自一人骑马前来劝说苏安延。
“陛下勿怪,皇后娘娘因为小殿下一事郁郁寡欢十多年,我国陛下更是想念,所以才小心了些,德公公又是我国陛下面前的老人了,对这些都知道些,心疼些也是情有可原,加上听闻了小殿下在金南遇袭,损失了两大马车的货物更是疼惜,这也是一个老忠仆的爱主心切啊!”大夏的礼部侍郎至情至深地说道。
苏安延瞧着他这番模样,很是不屑,说白了就是怕凌志风受了委屈告状呗!再就是看着大夏当今的储君身子不好,对凌志风好些就是对未来的自己好些。
“他再宝贵那也是你大夏的事,与朕何干?”苏安延不悦地说道。
礼部侍郎也不气,继续说道:“陛下如此说便是生疏了,小殿下毕竟是在大延长大的,此行又承蒙陛下多番照顾,对大夏与大延结交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加之我国陛下对小殿下很是看重,此番若是将小殿下安全带回,于大延而言在货币一事上更有帮助些,陛下也是知道东凌陛下一惯保守,又主见极强,臣即使身为礼部侍郎也深知货币的重要性......”
苏安延还是妥协了,只因这是国之大事,她可以在朝堂上蛮横不讲理,连道传她也借口瞒着将人凌迟了,直到死她也是小范围的说是遇匪而亡,最后送到了东凌。
东凌对她也颇有微词,她也不畏惧与东凌的针锋相对,当年若不是东凌,道传早就该死了,也就不会在她稳定朝政这几年里更加放肆的揽金。
苏安延也需要统一货币作为时机重查每户人家的财产,也能将财产有异大户人家和贪官一并彻查,这是个费时费力的大变动,苏安延是需要大夏的支持的。
于是就这样走走停停,被东凌赶超不说,就连迟了两天的扶风国君都赶上了他们,一同入的大夏国都。
得益于苏安延的行侠仗义,重伤了金南的地痞头子,扶风的队伍一路畅通无阻地抵达大夏,见到苏安延时,扶风国君也是乐呵呵地给她打招呼:“大延陛下,好久不见,倒是长高了不少。”
苏安延也笑着回礼,说道:“还要有劳杨大人和明大人的悉心教导。”
扶风国君笑的开朗,说道:“朕倒是想带他们出来瞧瞧,但朕一走这朝中就总要有人作妖、偷懒,当然要派人盯着些,莫要趁着朕不在坏了纪律,届时你得空再来我扶风,让他二人带着你和弟妹游一游我扶风的江山。”
苏安延也笑的开心,对于“弟妹”二字也是喜欢的不行,便说道:“那就等过年,朕带着神女一同去扶风转转,届时都忙着过年倒也不怕掀起什么风浪。”
扶风国君看向苏安延,心中同情,所有人都能吃个团圆饭但苏安延却孤家寡人,于是目光真诚,道:“那便说好了,今年到我扶风吃团年饭。”
苏安延点点头,也不客气,应道:“好。”
扶风国君年纪虽不大只有二十八岁,却是个行事极其规矩的人,据说吃饭、喝水、如厕的时间都有固定安排,就连房事都有人专门计时,最后得了个平均值作为房事的时间,也正是因为这种极度自律,身体倒是没被奏折给熬坏。
再说说,更是规定了一个时辰,有时禀报的早那就在朝堂上吃了早饭按时退朝,没吃完的就端着陛下赏的饭边退朝边吃,若是有争论不休的没有结果的事,到点也直接拍板退朝,如此反复个两日争吵的大臣不得已只能互相合计得出一个更完美更合心意的方案出来。
苏安延第一次见到他时,是在她十四岁那年见证扶风国君的登基仪式,扶风的太上皇当时还在,但身体已经熬坏了,于是便由二十四岁的风莫染继位,传闻扶风的太上皇就是看准了他自律,一定活的长久才传位给他的。
那时候也是苏安延最难忘的一段时光,她从小就奔波于常州和锦都,很是无拘无束,再加上和师父过了几年逍遥日子,更是没有规矩,继位两年里光是规矩就折磨的她痛不欲生。
直到遇到了现任扶风国君,他瞧见瘦小的苏安延很是心疼,觉得是大延朝廷不振,担心小孩熬坏了身体便每日定点派人给她和林子济送药膳,每天坚持挪出一刻钟来劝导两个小孩儿,也就十几日而已,苏安延就圆润了不少。
为了体现他爱护弱小的美德,也大方地给苏安延塞了两个智囊随行回锦都住进了将军府,二位智囊大人也极其尽责不有余力的教导林子济和苏安延,就连当时新官上任的兵部尚书纪修杰也跟着学了不少,毕竟他们学的越快自己回家越快。
所以苏安延是感谢这位扶风国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