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忠魂英烈永在(2 / 2)
朱由校和张嫣带头躬身。
“魂归~”
再行百米,第二道牌坊: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朱由校和张嫣带头,又施了一礼。
“魂归~”
第二道牌坊之后,是一座高达八丈的丰碑,使用混凝土和铁条灌注而成,最上端,是缩小版的中国典型的歇山顶造型,丰碑正面用红色颜料写着:大明忠烈永垂不朽!
锦衣卫依次献上花环,朱由校心情激荡,作为后世人,想起那些淤血奋战的将士,一时不能自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朝英烈碑叩首。
身后的皇亲国戚和百官没料到天子来这一出,古往今来,向阵亡英烈下跪的天子,只此一个吧。
但不管怎么说,氛围烘托到这份上,天子也下跪了,自己还杵着岂不是藐视君威,看不起被陛下看重的英烈。
倒是秦良玉母子、白再香三姐妹、锦衣卫和上直十六卫感同身受,一时泣不成声。
朱由校没管身后,一时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旁边张嫣轻声提醒几句,朱由校才抹了摸眼泪起身,带着张嫣上前,拍了拍丰碑,理了理被微风吹乱挽联。
随后,朱由校去了后方供奉历代忠烈和大明忠烈的祠堂。
秦之蒙恬、章邯塑像面前,长明灯摇曳,面前跪着赵高、李斯石像;汉之卫青、霍去病面前跪着中行悦石像;西晋之张宾石像跪在苟曦面前;宋之狄青面前跪着张元,宋之岳飞面前跪着张邦昌、秦桧夫妇、万俟卨、张俊、罗汝楫,宋之陆秀夫面前跪着刘整、蒲寿庚,宋之文天祥面前跪着张弘范。
到了大明,刘綎、马林、秦邦屏、杜松面前有两个牌子,上书范文程与兄范文寀;原抚顺守备王命印、贺世贤、尤世功、张凤仪之父张铨前放着李永芳的名字。
秦良玉母子看到大哥和叔父的塑像止不住眼泪,在秦邦屏威严的塑像前跪下,张凤仪见到自己父亲的塑像也不能自已,朱由校叹息一声,狠狠把心中的恶气按住。
原辽东总兵刘渠、辽东参政高邦佐、参将黑云鹤、游击李茂春、张明先面前放着孙得功、鲍承先的名字。
朱由校停下脚步,说道:“把王化贞、杨镐、朱纯臣、恭顺侯、遂安伯、宁晋伯、阳武侯、临淮侯、忻城伯、南和伯、东宁伯,还有那些晋商押上来,那些贰臣现在没拿到,就先以这些祸国殃民之辈祭奠大明英烈!”
形容枯槁的王化贞、祖大寿和晋商六大家和一众勋贵被押了上来,事已至此,这些人已失去了生的希望,在场的皇亲国戚和百官都没人开口求情。
刘太妃和瑞安大长公主、朱由校的妃嫔、三小只见不得血,去了一旁,倒是朱由检被朱由校命令留下。
朱由校侧身看向秦良玉和张凤仪问道:“两位爱卿可要亲自动手?”
秦良玉和张凤仪抹了抹眼泪,起身道谢,接过锦衣卫递来的刀,目光愤然的盯着王化贞、祖大寿和晋商。
“我大明英烈实死于尔等祸国殃民、不知报效君王、不知报效朝廷、不知礼义廉耻之人手中!今天,就用你们鲜血祭奠我大明英烈!斩!”朱由校指着跪在一群人怒道。
“咔嚓!”几十颗人头落地,鲜血染红了祠堂。
接着又在王三善、秦民屏塑像前把奢安几人砍了,秦良玉、马祥麟和张凤仪终于恶气出完,躬身谢过朱由校。
朱由校、张嫣带着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围着忠烈祠转了一圈,给每处地方上了香后回到第一座排放前,看着百姓朗声道:“只要大明在一天,就永远不会忘记为国捐躯之人!刘若愚,拟旨:自即日起,凡从军者,至退役前,其家免除赋税!凡为国捐躯者,其妻若不改嫁,今后所有赋税、徭役皆免!其子女由朝廷出钱供养至十八岁!其父母由朝廷供养至去世!
“今后!凡从军者,见文官不拜,见上司只行军礼!凡从军者犯事,地方官府及民律不得过问,只行军法!
“将士从军期间,若有人胆敢欺辱将士亲人者,一经发现,除赔了道歉补足钱粮外,按伤害大小,从流徙、罢官、处刑、砍头不等,此令,不分百姓官员!”
“陛下圣明!大明万胜!”
还不待文官反应过来,秦良玉已经带着武将勋贵高呼万岁,反应过来的百姓已经忘记今日可不跪天子百官的旨意,欢呼、哭喊着跪下赞美朱由校。
朱由校吸了吸鼻子,眼含泪水带着张嫣、刘太妃、瑞安大长公主和四小只、妃嫔回了皇宫。
待天子走后,百姓才提着纸火香烛进入忠烈祠,先是在永垂碑下烧纸,然后去忠烈祠进香,不少人在祠中寻到亲人的名字顿时痛哭流涕,哭喊着自己儿子、丈夫、父亲。
一时间,京城上下恸哭不已。
瑞安大长公主,万历十三年,公主下嫁万炜。天启时,尊封瑞安大长公主。万炜管任太傅,掌管宗人府。公主于崇祯二年(1629年)薨逝[3],北京陷落后,万炜以及万炜和公主的儿子万长祚皆死于李自成军中。公主的儿媳妇李氏和驸马的庶出儿子万弘祚皆投井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