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注释(2 / 2)
[60]原文是德语。
[61]原文是德语。
[62]原文是德语。
[63]原文是德语。
[64]原文是德语。
[65]原文是德语。
[66]原文是德语。
[67]指乌克兰。
[68]在希腊北部,公元前480年少数斯巴达人在此抵御人数众多的波斯入侵军,最后全体壮烈牺牲。
[69]俄国旧历六月二十九日前两周,正是拿破仑越过俄国边界后十七天。
[70]俄国人习惯,唾指甲以求吉利。
[71]典出《旧约全书》。
[72]皮埃尔就是彼得的法文叫法,而彼嘉是彼得的小名,所以他们是同名人。
[73]1586年铸的一尊巨炮,重40吨,炮身长5.34米,口径890毫米,保存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74]在正教中,指由几个司祭共同主持礼拜。
[75]格林卡(1776—1864),俄国作家,于1808—1824年间主办《俄国信使报》。
[76]波将金(1739—1791),俄国元帅,拥立叶卡德琳娜二世称帝,参加过1768—1774年俄土战争,1789—1791年俄土战争时任俄军总司令。
[77]普鲁塔克(约46——约120),古希腊传记作家,着有《希腊罗马名人传》《道德论集》等。
[78]法国诗人拉封丹的一篇寓言诗,被认为内容不正派。
[79]彼得三世(1728—1762)在位期间,1762年俄国发生宫廷政变,由他妻子叶卡德琳娜二世即位,当时传说彼得三世因试图解放农奴而被贵族推翻。
[80]当时新兵入伍都要剃头。
[81]按俄国风俗,一个女人不可以嫁给嫂嫂或姐夫的兄弟。如果娜塔莎同安德烈结婚,玛丽雅就不能同尼古拉结婚。
[82]指德国人。
[83]按俄国旧俗,这是治牙痛的一个方法。
[84]俄谚,意思是做大事不能顾细节。
[85]让理夫人(1746—1830),法国女作家,主要写教诲小说,在贵族家庭流传很广。
[86]华西里·普希金(1770—1830),俄国诗人,大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的伯父,着有讽刺诗和寓言。
[87]据古希腊神话,黑海沿岸英勇好战的女部落叫亚马孙人。
[88]苏萨夫人(1761—1836),法国女作家,她的小说19世纪初一度在俄国很流行。
[89]当拿破仑大军逼近斯摩棱斯克时,荷兰人斯密特(又名弗朗茨·雷比赫)向莫斯科总司令建议制造一个装有炮弹的大气球,得到俄国皇帝支持,这一建议被接受后,就在离莫斯科六俄里处试制,但未成功。
[90]当时是莫斯科宣读圣谕和行刑的地方,离红场不远。
[91]安德烈·凯萨罗夫(1782—1813),政论家、作家、语文学家。
[92]马林,亚历山大一世的宫廷诗人,擅作打油诗。
[93]盖拉科夫,史学家,写过许多平庸的诗篇,曾在军官学校任教。
[94]克劳塞维茨(1780—1831),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1812年曾在俄军服务,1814年回普军,次年参加滑铁卢战役;重要着作有《战争论》。
[95]原文是德文。
[96]原文是德文。
[97]原文是德文。
[98]原文是德文。
[99]原文是德文。
[100]指拿破仑。
[101]典出《旧约全书·创世记》第2章第8—17节。
[102]西班牙中西部城市,1818年7月22日法军在这里打了败仗。
[103]弗朗苏瓦·席拉尔(1770—1837),肖像画家,接近法国宫廷。曾为拿破仑儿子约瑟夫·弗朗苏瓦·沙尔里(1811—1832)画像,后者出生后即获得罗马王称号。
[104]拉斐尔(1483—1520)的名画,作于1515—1519年。
[105]副王指缪拉,当时缪拉已被封为那不勒斯王。
[106]指鲍罗金诺。
[107]指1572年8月23日夜间巴黎新教徒所遭受的大屠杀。
[108]科维扎尔(1775—1821),法国名医,曾任拿破仑御医。
[109]叶尔莫洛夫(1777—1861),俄国步兵上将(1818),曾参加1805—1807年俄法战争,1812年任第一集团军参谋长。着有《笔记》。
[110]等于2134米。
[111]这些是拿破仑取得几次重要胜利的地方。
[112]原文是德语。
[113]原文是德语。
[114]原文是德语。
[115]原文是德语。
[116]1俄亩等于1.09公顷。
[117]达武元帅属下的师,大部分是从汉堡和不来梅地区征集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