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夫君是个负心汉(三)(1 / 2)
在门外玩耍的孩童首先发现了应茹,他们欢快地叫着“姑姑”,簇拥着应茹和丫丫往家去。
正在家喂猪的刘母听见动静后连忙出来看,又惊又喜,“是玉蓉呀,快进来!”
“哎呦,我的丫丫长高了呦,来,让姥姥抱抱你,看丫丫胖了没有。”随后,刘母心疼地说,“丫丫还没长胖呀!以后可要多吃饭哦!”
正在磨豆子的刘玉蓉大嫂刘李氏也跑出来热闹一番,在接过应茹手里物品时心里还有几分轻视。
应茹也没忘记今天的过寿主角,就打听祖母到哪儿了。
“你奶奶一大早就到你二叔家去了!”刘母朝着南边努嘴示意了一下,而后说,“你爹也在你叔家,估计中午两家人得在咱家吃饭。”
刘李氏将四个孩子带到一边去,留下母女两人说说话。
“娘,哥呢。”
“你大哥去晒稻去了,你二哥去卖豆腐了,你二嫂去菜园摘菜了。对了,你家里稻收完了?你怎么有空回来了?”
“他家地少,稻子前几天就收好了。并且今天不是奶奶的六十六大寿嘛,我就想着回来看看么!”
“害,六十六生辰算什么。这老人啊,忌讳着过寿呢,怕动静大了把勾魂/鬼给招来。”
应茹故意放低了声音,“那我们就动静小点。”
刘母没理她,转而问起了自己最关心的事,“女婿呢,准备的怎么样,今年有把握中举不?”
“这事哪儿说的准!”
“哎,可得早点中举,你家就靠你和你公公干活,你累都累坏了,哪有时间调理身子生小子。”
“娘,你别担心,我身子好着呢。我估摸着是孩子知道家里难,才没投胎,往后等条件好点了,说不定就能怀上了。”
“也只能这么想了。我看着你和丫丫都瘦的很,你俩还得好好的补补。”
“好的,娘,我知道了。”
应茹到底不是刘玉蓉,和刘母聊了一会就提出一起去菜园摘菜,但被刘母阻止了,不过好在刘家二嫂很快就回来了,应茹就跟着一起择菜,准备做饭。
应茹本身不擅长厨艺,但刘玉蓉精通厨艺,所以只要刘玉蓉在家,掌勺的就是刘玉蓉。
此时的应茹在蒋家做过几天饭,心里也不是很慌,按着记忆,她努力的烧出一桌菜来,味道还不错。
今天这顿饭人多也吃的热闹,席间,众人七嘴八舌的谈论附近的新鲜事。
通过这顿饭,应茹深扒了刘玉蓉的记忆,记起了许多八卦,这使得和离之路更加清晰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和离后的去路。
刘玉蓉家里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多少有点积蓄,刘家兄弟也识些字,应茹就趁休息的时候偷拿了纸笔,用她本人的笔迹写了一封信。
到了回去的点,刘家人借了辆牛车来送应茹和丫丫。
应茹找到和离的契机后心里很是激动,在回到蒋家的第二天就说要去山上拾柴。
按照委托人的记忆,应茹到了后山就从小路绕到另一条人迹较少的路,从那条路去找那座破落的道观。
山不算高,路也不惊险,刺激的是应茹一直害怕有熟人撞见自己。
应茹也做好相关的准备,在后山的隐蔽之处,她套上了一件蒋云良几年前的灰色衣袍,又把头发束进头巾里。篮子和镰刀也藏在后山的草丛里,只揣上那封信往目的地赶去。
等应茹小心翼翼到了道观旁边,她认真观察四周,确认附近没人之后才走进道观。
她想的是今天逢集,那道士应该在街上给人算卦呢!此外就算碰见道士,她也只能豁出去说自己是来上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