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始皇嬴政的“文治之攻”与亚历山大东征!(2 / 2)
沿着古人的车辙,赶路才是最省时省力的。
但六国之间,车轨宽度不一。
有五尺、有六尺、有七尺。
当前燕的车子走到前楚的土地上,就会由于车轨不同而难以行走。
要想继续前行,那就要换车,将货物全部重新卸到新车上。
极大地影响了运输效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嬴政便在朝堂中决议,将全国的车轨,都限定在六尺宽。
只有车轨宽度统一,大秦的车在轨上运行时,才不需要频繁更换运输车以适应新的车轨。
此事一是方便了群众的出行与经营,二是加速了国家的资源投放能力。
假设要从咸阳往百越处运送粮食,全程也不用换车,拉着同样六尺宽的车子从北南下即可。
与此同时,嬴政还以咸阳为中心,朝四面八方修建了六千八百里的“驰道”、“直道”。
咸阳的政令只要一出,不出几日,便能通过直道上飞驰的马车快速传遍秦国各个郡县。
只要哪里有叛乱,军队和粮食也能沿着直道快速抵达目的地平叛。
嬴政已然明白:路修到了哪里,战略威慑力就能到达哪里!
第四个难题,是统一度量衡。
由于六国的计量标准并不一致,也许楚国的“一升”,拿到齐国,就是“半升”。
各地征税的时候,齐地收十升,楚地收十升,拿到咸阳一计量,发现只有十六升。
嬴政将秦国在用的一种舀取谷物的工具“商鞅方升”推行到全国各地,无论是之前的楚地还是燕地还是齐地,只要将“商鞅方升”舀满,那就是秦国朝廷认可的“一升”。
【朱元璋:不得不承认,始皇嬴政,从四个方面入手,搭建出华夏的整体架构。】
【刘邦: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书同文统一了全国上下的思想,车同轨确保了政令畅通和用兵调度,统一度量衡加强了全国的商业交流和税收。】
【赵匡胤:始皇嬴政一手搭起来了华夏此后千年来的统治基础与框架!】
【朱棣:而且这些前无古人的决策,没有任何可参考的部分,但他却全都没有做错!】
【李世民:这些事情随便拎出一件,安在任何一个帝王身上,那都会让这位帝王成为名垂青史的不世出的圣君!】
【但嬴政却在一代君主的时间里,仅凭十年,将此推行至整个中原!并且延续数百年!】
如无始皇嬴政,泱泱华夏,就有可能沦为现今欧洲一样,四分五裂,一堆小国!
西方的帝皇们看着嬴政这一系列的政令,有些出神。
他们当中,征服过欧洲的人不在少数!
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查理曼……
他们或是来自马其顿、或是来自古罗马,或是来自法兰克……
他们的战马踏遍了欧洲,让欧洲所有的国家都对其俯首称臣!
这毫无疑问是巨大的军事成就!
但是!
无论哪一任征服欧洲的大帝,都仅仅只能维持短暂的光辉!
维持不了数年的统治,这些欧洲大陆便会再次分崩离析,重新变成小国割据的状态!
波斯、罗马、法兰克、威大利亚、德意志、奥地利、奥匈……
他们就如同华夏的七国,内部纷争不断,却是耗费了数千年,也未能实现真正的统一!
只有军事上的暂时占领,但也只止步于军事上的暂时占领!
他们本以为这种分裂是常态,是不可调和的必然结果。
但就在今天,所有的西方帝皇都改观了。
原来,东方的始皇嬴政,早早就给他们划定了一统天下的模板!
无论是武功上还是文治上,都已经给出了几近完美的答案!
在东方华夏已经形成了千年文明的情况下,欧洲的这些国家们却还在纷争不断!
【亚历山大: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这位始皇嬴政,创造的国家国祚只有十五年,土地只有三百四十万平方公里,却能够被称为千古一帝!】
【恺撒:因为他是千古以来,第一个真正实现超大版图大一统的帝皇!】
【君士坦丁:不止是领土的大一统,更是思想上的大一统!】
【彼得大帝:他真正做到了,将多个小国,合并为一个超级大国!】
【并且让这个大国延续千年!】
【而我们欧洲,历经了上千年,也没有任何以为大帝达到了如他一般的成就!】
【亚历山大:哈哈哈!既然让我知道了统一的方法,那就不一样了!】
【我要用同样的政令,将整个欧洲真正的收归囊下!】
【然后,整顿军队,开始东征!】
【我要将这所谓的秦国,一并纳入我的故土!】
随着亚历山大对未来的畅享,天空中的光幕开始了快速变幻!
这是始皇嬴政身为“东方千古一帝”功劳展示完毕的表现。
是要即将开始进行下一个对比了吗?
光幕中给出了答案:
【东西方千古一帝,展示完毕。】
【对比假设开启!】
【假设:亚历山大东征秦国,结果将会如何?】
亚历山大为之一顿,这正是他想知道的,也是他想做的!
就让他看看,如果马其顿帝国东征,与大秦交锋,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