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回(1 / 2)
百川阁,薛玖告假一天的地方,结果又回了来。
马甘来将薛玖引入百川阁后,便退了出去。
偌大的百川阁内只有苍紫鸢母子二人。
“臣宁国公薛玖参见太后,陛下。”薛玖说道。
苍紫鸢起身对着薛玖说道,“太傅请看。”
薛玖上前接过苍紫鸢手中的急报,展开读了起来。
“楼濯兵至通渠了?好快。”薛玖说。
“通渠城只剩下三万人,这可如何是好?”苍紫鸢说。
“不知各路援军都在什么位置?”薛玖问。
“滨川的兵有一半都被潘庆之带到南川去了,可随着潘庆之投敌,留在南川的滨川兵马也都倒戈了。南川本地的本有五万人,两万已经阵亡在南川和白水川的边界,仅有的三万人全都在通渠城中。”苍紫鸢说。
“蔡坎呢?”薛玖问。
“蔡坎尚在抚川,已经是急行军了。没想到南边败得这样快,潘庆之还投降了。”苍紫鸢说,“太尉要亲自领禁军去抵挡陈宋的百万大军,可是哀家拿不定主意。”
说完,苍紫鸢感觉双腿有些无力,又坐了回去。
“开始时候都说陈宋之兵,并不善战。哀家也就听信了。可眼下看来,当初悔不听少丞之言退守通渠。”苍紫鸢说,“这南方还能守得住吗?要不要蔡坎改变路线到舞梁来勤王?或者如丞相之言,迁都去塞川?”
薛玖道,“太后莫慌,舞梁城,城高粮足,即便陈宋百万大军兵临城下也不打紧。眼下的事是先要安抚人心。”
“安抚人心?”苍紫鸢问道。
“陈宋之敌声势浩大,又接连获胜,人心惶惶,如果不先安抚人心,这仗可没法打。”薛玖说道。
“如何安抚人心?”苍紫鸢问薛玖。
薛玖道,“自然是要做错误决策之人负责。”
苍紫鸢低头思考。
薛玖便不再说话,静静的在一旁等着。
“太尉智弁?”苍紫鸢问薛玖道。
薛玖道,“可,但不足以平民愤。”
“御史王行?”苍紫鸢再问。
薛玖道,“王行无罪。况且蔡坎正在抚川,不可迁怒御史。”
“这么说来,宁国谷觉得要惩处丞相了?”苍紫鸢说。
“眼下江南半壁旦夕不在,二十万精锐丧失殆尽。这么大的责任除了太后,也就剩下丞相能抗了。”薛玖说。
苍紫鸢闻言心中一紧,她虽不愿意往这边去想,但危险的烈火已经开始烧向自己了。就像薛玖所说,欧阳检不抗,可能就要自己和毕缜来抗了。那个时候,欧阳检能像自己一样犹豫吗?
想到此处,苍紫鸢身体一冷。
苍紫鸢抬眼看向薛玖。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与自家的弟弟一般的年纪。
按先皇毕赜所说的话,是大魏最快的一把刀。
“可惜,太过锋利。朕若不是三川事急,也不会如此仰仗他。”毕赜曾这样对苍紫鸢说,“毕竟太过锋利的刀,可以伤敌,也能伤了自己。”
话犹在耳,可是眼下苍紫鸢也不得不用了啊!
马上就要渴死了,就算是一瓶毒药,苍紫鸢也不得不饮下去。
今日苍紫鸢宣薛玖入宫,就是要将这把尘封的刀,解封!
但让她想不到的是,这把刀,第一刀砍向的就是先皇费心打造的托孤班底,且一刀就是两个。
苍紫鸢并非无知妇孺,她能体会到毕赜打造这个班底时的良苦用心。
这是一个盘根错节的稳定三角,现在这个三角要倒了。
未来自己的这条平衡木将更加难走。
可薛玖的最后一句话击中了她。
她似乎没有选择了。
她苍家的掌控力太弱,而大魏的半壁江山又太重,责任总是要有人来负的。
但这个人不能是她!
“太傅说罢,哀家具体该怎么做?”苍紫鸢说。
薛玖躬身道,“请太后降旨责问丞相决策之错,追查太尉保荐之责。颁布诏书,祭奠为国捐躯的英魂,抚恤烈士的家属。而后,降罪降将,九族下狱待办,免责魏国被迫投降的兵卒将校,从者不论。”
“好。哀家准了。”苍紫鸢说。
薛玖接着说道,“舞梁戒严,清查间谍。有趁乱做乱者,杀无赦。有通敌卖国者,杀无赦。有宣扬陈宋者,下狱侦办。”
“准。”苍紫鸢道。
“准臣为监军,随军南下抗敌。”薛玖接着说道。
苍紫鸢问,“太傅为监军,谁人为大将?”
薛玖说道,“臣领兵先行,命蔡坎舍掉部队,速速前来汇合。再派人到鳌山城征召文武仌急赴蔡坎的部队,命其继续沿着既有路线前进南川。”
“准。”苍紫鸢说,“但太傅为何不亲自带兵?而要充当监军呢?”
“轻敌之策,蔡坎是陈宋的熟人,他们会有议案,臣在幕后辅助蔡将军,定能出其不备。”薛玖解释道。
苍紫鸢点头,说道,“就依太傅。”
“那旨意就由臣来代笔?”薛玖问道。
苍紫鸢说,“有劳太傅了。”
薛玖就在平日查看毕缜的书案上写了起来。
字斟句酌的写了一个下午,薛玖和苍紫鸢定了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