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谁来接任专员(7)(1 / 2)
孟达山笑了笑。突然他想起一件事,在聪江的旁边,有一棵千年银杏,不知现在长势如何。“老王,去看看那棵银杏树。”孟达山提议。
王清江不求之不得。赶快离开这不争气的江面,慢了就要露馅。
他们一行下了游船,来到银杏树下。
“我考考你,银杏树有没有公母之分。”孟达山问王清江。
这个问题,孟达山上次来聪江时讲过,看来他已经忘记。为了不扫他的兴,王清江装着不知道。
见没人能回答上来,孟达山娓娓道出答案。
讲得很彻底,很有说服力。他的话闸拉开后就难以关上。一个问题讲完后接着讲第二个问题。“你们聪江的气候适宜种植银杏,我讲了多次,你们动作进展怎么样?”孟达山问。
“我们动作很迅速,全区已发展银杏苗木2000亩,已受益700多亩。”王清江胸有成竹地回答。
已经受益?孟达山没有想到。“不会骗我吧?”孟达山表示怀疑。
“我怎敢骗您!骗您不是犯了欺君之罪?您看我敢吗?”王清江笑着说。
这么快就能受益,孟达山还是不相信。要使他相信,就必须眼见为实。这个性格改不了。“王书记,你就让我开开眼界。”孟达山动真格了,他要实地考证。
王清江当然高兴,他预计到孟达山会来这一手。早在孟达山第一次对这棵银杏感兴趣时,他就组织人在不远处种了一片银杏。现在孟达山要眼见为实,他等的就是这一天。
机会来了就必须好好珍惜。“孟书记,不远的山坡有一片银杏园,您是不是去看看。”王清江说。
孟达山没想到王清江这么快就能举证。不会是虚晃一枪吧?“好,我随你去。”孟达山欣然接受邀请。
五分钟路程。果然出现一片杏园。
棵棵都是齐腰深,是绝对的幼苗,怎么受益?
见孟达山在犹豫,王清江不急于解释。思考越长,印象越深;他要让孟达山去想,去猜。
“怎么不说话了?”孟达山就想听他解释。他不讲话,还以为他理屈词穷;因而故意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