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自上而下的改革(2 / 2)
宫内传闻,说是朱勉将“吏治”、“藩王”、“外辱”、“民情”四大词汇,以血书书写在了重阳宫的柱子上。这其中的用意,自然是要警醒自己时刻惦念着这些事情,以及制定合适的国策。
如今,朝堂上的这一道旨意,很明显看得出朱勉的决心。那宫内的传闻,自然是没有错。
“众位爱卿,朕还没说这三府四厅是什么呢!”朱勉听着几人的反对声,眉头一皱,“这其中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大明国的官吏体系更加完整。六部的职能的确很规整,但毕竟是传承了上千年的制度,已然是不符合时代潮流!”
朱勉并没有责备这些反对的人,作为一个帝王,他深知即便是自己以绝对的权力,使这些反对之人屈服了,但也难以保证,这些人不在背后给自己的革新下个绊子。明目张胆的不敢,但会以各种理由,推迟圣旨中的事情。
倘若真是如此,那朱勉口口声声所说的自上而下的改革,到最后一拖就会是三五年,甚至是引发自下而上的改革。
这种事情,在当下世界里也屡见不鲜。
然而,一旦将其中的道理说通了,朱勉相信这些反对之人,会跟自己站在一条线上的。毕竟,当今的大明国,已经不再是以往徐家掌权的环境了,所有的大臣都明白,只有跟着眼前的少年天子,才能有出路。
“臣依旧保持自己的意见,此前因为战乱等诸多缘故,春闱之试,不断被推迟,以至于春闱秋试同年,再加上明年的春闱,科举之下,录用的新进官吏自然是十分的多。如今,却要裁撤六部,重新整理官吏制度,那么那些录用之上的新科举人,岂不是成了问题?”
陈合显得很固执,毕竟作为吏部尚书,他很明白革新吏治之中的利害关系。如今的大明国六部,其中的职位,甚至是担任了三四名官员,负责相同的事情。而有些的职位,又是十分的空缺。
这些就是弊端。
但陈合不能随便安排,否则的话就得得罪人。他虽然固执,但在众官之内,可是实打实的老好人。
朱勉当初对大明国六部官吏进行清洗的时候,这个陈合还是个主管外放官员的司正,只是因为迎合了朱勉,才被提拔做了吏部尚书。这么几年下来,谁也没得罪,谁也不欠人情,可以说是做的太平官。
而如今,朱勉要裁撤六部,设立新的制度三院四厅,不管这三院四厅究竟是个什么制度,这官吏的任免、调动等工作,都得由他陈合来担当。如此一来,陈合就算不想得罪人,也难以做到。
为此,陈合才会如此的反对。这是从他自身利益一方面讲的,但从实际上的大明国国情来说,陈合也是不同意这么做的。毕竟,刚刚安定下来,就进行一场大变革,从道理上来说,不太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