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曾经(2 / 2)
“再忙...你也要注意休息啊。”电话那头的语气似乎弱了一些。
“知道了!你......还有什么事情吗?”
“没事就不能给你打电话吗?反正我们不给你打,你是从来不会给我们打的。”
“直接说重点吧,你们也不像是没事会给我打电话的人。”
“......”电话那头沉默了半响,刘北川能清晰的听到对面的吸气声。
“今年过年能回家吧?”
“不能。”
“......,你二姐明年正月初结婚,你大姐结婚,你都没有回来。而且年底的时候,你爷爷八十大寿。我和你几个叔伯姑姑商量了一下,这次要办一个寿宴。说好了各家到时候能回来的要回来,不能回来的也要回来。到时候连你在国外读书的周佳表姐也要回来。”
虽然有不少的地方习俗是正月十五之前不能办婚礼,但那一般是按照古历。
刘北川老家没有这样的习俗,反而认为正月初三到十五都是结婚的大好日子,这也就是近些年政府大力整治乱摆酒席的陋习,这要在前些年,吃酒席能从过小年吃到腊月二十九,抬过年,从初三吃到正月十五,家里都不用开火。
而且有时候一天要好几家摆酒的,家里几口人还要分头行动去吃。
电话那头是刘北川的老父亲刘金武,刘金武兄弟姊妹五人,上有一哥一姐,下有一弟一妹。刘金武排行老三,大姐嫁给了隔壁村的周家。生了个有出息的女儿周佳,长得漂亮,会读书。
而且不是一般的会读书,这么说吧,当年她高考的时候,分数是够清华北大的。
但是当年那所乡镇级高中,还从来没有出过清华北大的学生。所以虽然预估完分数之后,感觉自己是能报考清华北大的,可是上到老师,下到家长,都不敢冒险一搏。最后选择了人大,硕士又考到了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去国外继续深造。
算是这一大家子里面第三代最有出息的人,所以常常也被拿来作为榜样表率作用。就比如这一次,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连你表姐那么有出息的人都回来了,你有什么资格不回来?
刘北川没有理这个茬。只是关心的问了一句:“爷爷奶奶身体还好不?”
“你爷爷身体硬朗的很,都说活过100岁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你奶奶,年轻的时候,事情做重了,亏了身体。这几年老的厉害。”
刘北川的奶奶还要比爷爷年轻好几岁,但是身体却没有爷爷硬朗。这其中有好几个原因。
第一个就是像父亲说的那样,奶奶年轻的时候,做的重活累活太多,前几年六七十岁了都还跑去给人家做小工。年轻的时候没什么,但是终究亏了身体。
刘北川的爷爷是一个老文人,干的是拿笔杆子的活。当然并不是说他没有做农活和重活,只是相当于奶奶来说少了很多。
年轻的时候,给村里当会计。清明节和中元节的时候,给人写包袱(以前给逝去的先人烧的冥钱,铜钱纸外面包着白纸,白纸上面写着祭文,比起现在拿86版《西游记》里面的玉皇大帝头像印的冥币有诚意的多)。
过年的时候,还能给人家写对联。在那个文盲遍地的时代,靠着笔杆子。也算养活了五个孩子。当然也因为这笔杆子吃了不少苦头,也就不多提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爷爷性格很好。这里的性格好,并不是单指他的脾气好。而是做什么事情都不急不躁。一日三餐,每餐二两小酒。这大概就是他健康长寿的最大秘诀。说起来容易,要做到什么事情都不急不躁,其实是最大的不容易。
“到时候再看吧,我真不一定有时间回去。年底公司的项目都是年会,排到28、29落地的都有。如果我不能回去,给你转两千块钱。你转给爷爷奶奶1000,让他们买点好吃好喝的。另外那1000块钱。刘西颖结婚的时候,当我随礼了。”
其实也没有刘北川说的那么夸张,广告公司虽然忙,基本上每年在过小年的前后也就放假了,甚至比一般公司放的要早。
“你婚都没有结,要你随什么礼?这次要你回来,也是你妈给你相了一门亲事,本来国庆节安排你跟人家女孩子见面的,年底的时候,怎么也要回来见一见。小川......”
“还有其他的事没?没有我就挂了,在加班呢,手里的事情多。”刘北川毫不犹豫的打断了父亲。
刚说完,旁边的黑车师傅叫到:“富士康北门,上车就走。”
“......”电话那头又是一阵沉默。
“嗯...挂了!”
挂了电话,刘北川轻呼了一口气。每次接到家里的电话,都莫名感到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