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请看我表演(2 / 2)
江奕没有认出来,有个监考老师叫钱英。一中门口遇见时,因为慑于赵老师的淫威而有些紧张。钱老师倒是记得他,不过看这个学生对她没有印象,也就放过去了。他和她都没想到的是,两人之间以后存在着比赵老师更广泛的交集。
放下科学人生观的试卷,江奕有些怅然若失。不是因为这门课程。做这套题很简单,唱高调就是了,一准高分。江奕是感觉自己前一段时间可能是反弹过度了。前世的三年高中,像是巨大的生活黑洞,似乎青春之花还没有完全绽放,就已经凋零了,只留下一个学号。过去的两个月,自己是多么的开心,这才是年轻人的无拘无束吧。真要离开,还真是舍不得。
出了五中校门,江奕就出发去了申城。没办法,爸爸缺钱了。江奕只是在电话里说了一句:“现在有空了,我去申城看看吧。”
绿皮火车时代的人,还真是不容易啊。少男少女们,每个都是家里的宝贝和娇娇,到了这个年代的绿皮火车那里都要降级成为生物货品,忍受着车上的烟雾、臭脚气和方便面等的混合体。看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确是有着现实的基础啊,华夏铁道部选择数次大提速,以及高速铁路研发的确是体现了民生优先的人本精神。
“我们集团公司啊,创始人穆其中那是杠杠地,做生意做的,走向全球。”隔壁座位上有人在为自己单位打着免费的广告。
“啥集团不集团、公司不公司的,和俺们单位有啥区别,你说说?”有人在疑惑。这时候还没有颁布公司法,80年代出现了一些皮包公司,对于公司这个词的形象有不小的负面影响。
“这个,差不多吧。都是一样地发给你工资,不缺你吃也不缺你喝的。”打广告的是四川人,估计也说不明白。众位归属单位的人建立了心理平衡,哈哈地笑着。
“公司就是公众商业机构,是和少数几个股东创建的私营企业对应的。公司和单位差不多,最大的差异就是公司没有那个多社会责任,比如没有幼儿园、武装部和党委等等,有的甚至连工会也没有。集团就是有几个公司的母公司。”江奕简单替他说了一下。
“还真是这个道理,大学生就是不一般啊。”四川口音赶紧看了看江奕,忽然感觉这个学生年龄不太像,补了一句:“你现在是中学生还是大学生?”
“我现在是高一,不过也听说过南德集团的事情,你们公司总经理穆其中是个很厉害的人。”这个时代国企叫企业家,私企叫老板,1992年《公司法》通过后才迎来了“总经理”大爆发。
“不错啊,小小年纪就能了解这么多的事了。”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人家像你一个大老粗啊?”
“小兄弟,有空欢迎去我们公司玩啊,就是有点儿远。不过嘛,山水有相逢,我是集团策划部的,叫李海军。”
申城火车站,身穿西装、脚踩运动鞋的堂兄举着牌子等候自己。“正纯哥,你怎么不认识我了,还非要举个牌子?”
“二叔说了,城里现在就兴这个。”一个喜欢排场的高小文化人,加一个傻不愣登的文盲和老光棍,最是能搞出这样的戏剧效果了。
“兴你个头,既不是外宾,又不是陌生人,你家二叔告诉你的肯定被你听错了。”江奕在家族里的地位很高,同辈份里虽然他最小,但是大家都比较让着他。没办法,族里不缺光棍缺大学生啊。
到了住处,就在hp区,算是比较核心的地方了。人也不少,认识和不认识的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小三十口了。姓江的都认识,差不多二十来个。其他几个不太认识的,大概是在申城找的,除了那个小秘书,几个大汉都是夹克装和草绿色军裤。幸好现在还没有流行香港的黑社会电影,要不然就是黑色西装加领带墨镜了。
或许大家都已经传开了,这个小少爷脾气不太好,而且没人管得了,所以整体上很安静。办事的地方、住所都比较宽敞,装修也比较好一些,看来老爸还是改不了享受为先的思想。江奕看了看,也没觉得有什么大的问题,大家倒是松了口气。不是说这个小少爷很节约的吗?谁知道,江奕一张口就把大家吓了一跳:“有机会可以考虑把这些房子都买下来。”王美琳也纳闷,这些风声都是她传出来的,江奕你这样大方,有没有考虑我的感受?
更近一层,就只有江家的五个人了。“小奕,这次出来可真是长见识了,”二堂兄江正民赶紧开口。父子关系一般,大家心知肚明,必须有人站出来做个缓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