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今年要发了(2 / 2)
被江奕和老杨蔑视一顿之后,接下来赵晓晴可就老实多了。
“江奕,看了你以前鼓捣出来的这些指数之类的,还挺管用的。咱们这边也有报纸和电视台,是不是也可以自己评一下,以后方便引进外资?”老杨亲眼看到了营商指数的威力,不禁有些得陇望蜀。
“杨书记的确是高明!”江奕不得不夸赞一下老杨的学习能力,以前的话语权都在上级和有关部门,现在决策权逐渐向市场让渡,市场主体可不就需要众多指数作为参考么?
江奕犯了“评比疲劳症”,可是现在还真的没有那么多评比,杨书记的意见确实非常牛。
“我也只是临场发挥一下,呵呵。”老杨这次没敢冒功,外甥女还在那里盯着呢。
“全国性的县域经济百强已经有了,而且是全国性的媒体在操作,我觉得咱们可以先从淮海经济区县域经济评选开始,营商环境指数直接纳入县域经济指标。”
有了三地市的报纸、电视台合作,再加上几个省级电视台、华国经济导报等朋友圈的支持与合作,更有江奕家的投资、采购等引导,这些评比必定会引起各地跟随。
“投资这么多,资金就要很紧张了吧?你们家···”接收了这么多好处,老杨终于良心发现,开始为江奕家的财力担心起来。
“在香江上市的新海康通过代建赚辛苦费,去年已经实现了连续盈利,今年可以融资了;另外,境内的票据交易中心也能盘活不少资金。”境内外都有融资渠道,虽然量级还不大,今年却已经足够用了:“兰陵建筑公司上市,不知道今年能排队吗?”
去年已经有好几家申城和深城以外的企业成功上市,其中第一家就是齐鲁省的琴岛海尔,拉开了外地企业在申城和深城上市的序幕。
兰陵在答应增加gdp的基础上,获得了宝贵的股改上市指标,第一个机会就给了兰陵建筑公司。
“呵呵呵,现在已经排在省里的前几名了,听说今年应该有戏。”杨书记算是这个上市名额的争取者、企业改制的监督者,这是他的成绩。
只是江奕现在听起来有些怪怪地:难道我今天没有问起来,就不会告诉我吗?老杨什么时候这么能沉得住气了?
“今年要是能够上市的话,兰陵可就要发大财了。”
兰陵建筑公司可是拥有二三十万建筑工人、拥有大量划拨资产的企业,江奕家也投资占股40%支持股改,现在公司的注册资本已经接近10亿元。华国股市的市盈率又是出奇地高,每年盈利2亿元的话,30倍市盈率就能达到60亿市值。
即使只拿出一般股权转让给中小投资者,也可以融资30亿。另外30亿持有的股票还可以质押贷款接近20亿。整个兰陵肯定是发大财了。
“任城更厉害,一下子就拿了两个指标,而且比兰陵建筑公司要大得多。”杨书记想起这些就有些气馁,自己再辛苦也要受制于本地的盘子。任城的一个兖矿就有好几倍的体量,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张书记给了我们一个指标,我们用在了小博士学习机上面。只是民企上市的话还要等等。”
任城张书记为了给江奕一些补偿,推迟了推土机厂的股改步伐,将自己从省里带过来的两个上市指标给了江奕一个。当时江奕还心存侥幸,现在想起来估计民企要想上市还来日方长。
“实在不行的话,等兖矿和兰陵建筑上市以后,参股小博士学习机,改为国有股权占大头,会不会好一些?”杨书记知道江奕的遗憾,现在他也清楚股市肯定是优先照顾国企。
“照顾国企,还不如直接照顾各个地市的财政。各个地市要是有钱的话,倒是可以参与进来。”小博士学习机的潜力还没有完全爆发出来,入股以后肯定能过赚很多倍。
要是各个地市的投资基金能够参与进来,短短几年就能获得大量盈利,绝对能够加快地方政府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步伐。
“好,我们兰陵一定支持。”杨书记一下子有了拍桌子的冲动,可是赵晓晴在场限制了他的发挥。让他有种坐不住的感觉:“江奕,过两天到兰陵好好跟我们策划一下。”
“过两天我就要考虑回学校了。”
“你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还不如好好地在兰陵出谋划策呢。”杨书记说着就站了起来,江奕送给他外资和项目,让他感觉胸中似乎有一把火在烧,一边走出去,一边还没忘记交代一句:“今年的高新区还要继续申请。”
“我姑父是不是有些得意忘形了?”赵晓晴大概明白了杨书记为啥坐不住了。
“他就喜欢这样,要是喝了酒的话,估计就会唱一出样板戏了。”江奕想起了第一次跟老杨吃饭的场面,可不就客串了一把座山雕?
老杨一走,包厢里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
赵晓晴这才想起了自己的事情,不禁叹了一声:“饥饿游戏、宝莲灯、听闻远方有你、盗梦空间、潜伏,每个小说都听得我热血沸腾,可是写起来却捉襟见肘。”
“社会经验少了点儿,多经历一些就好了。有些少数民族或者外国的情景,更是需要多看看,要不然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就需要耗费太多脑细胞了。”
江奕讲述那些影视作品的时候都是兴之所至,净捡记忆最深刻、最出彩的地方讲给了赵晓晴,即使让他自己写,也不一定那么顺利。
何况是一个不到20岁、没有走上社会的大二女生?
“有时候我也想请个长假,或者···是不是也可以休学一段时间。”赵晓晴一下子蹦出这个念头,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自己可一直是学习标兵,怎么会产生“逃学”的念头?
说到这里,不禁涌起一阵反胃的情绪,眉头也跟着皱了起来,冲着江奕就哼了一声:“都是你···你们一聊就没完,都坐了两个多小时了。”
江奕也得意不了多久。
江守义跟他说了一个比较大的消息:江保国崩盘了。
这件事情不知道是好是坏。从情绪上来说,江奕希望江保国这个不听话的家伙撞一回南墙;可是从理智上来说,江奕又希望江保国能够继续为江守义做“前驱。”
毕竟镍矿、汽车厂和部分石油资源等需要较多斗争的企业,都需要江保国这个无所畏惧的家伙冲在前面,江守义再作为接盘者和平接手。
所以,即使江保国不断地变着花样玩空手道,江奕还是一次次地决定救援,即使江保国的庞氏骗局变得非常庞大,江奕仍然希望他继续玩下去。
因为罗沙国卢布的贬值速度同样迅速,折中起来损失就没那么恐怖了。
可是这次,当亏损要上千万美元的时候,江奕犹豫了。
“小奕,江保国这个家伙现在心可狠了,要是再不让他长点记性,他可就太狂了。”江守义对江保国的容忍度更低,要不是江奕督促,江守义早就不跟江保国玩了。
“要是不行的话,那就让江保国玩个消失。换成江正军操盘另一个基金。”
江保国的每一次危局都是江正军出面联系江守义化解,江保国的操盘流程也让他看了个底朝天,这么长时间也应该学会了。
江正军唯一欠缺的就是俄语。可是不是有很多远东的游牧民族也不会说俄语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