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交易所(2 / 2)
蔡致良道:“我准备把所有的股票都换成华人置业的。”
蔡致良名下的股票,华人置业只占据一小部分,因而将名下股票全部换成华人置业的决定,怎么看都有些疯狂。
万春华反而劝说道:“虽然港城近两月的股价整体在下跌,但还是有一些股票在上涨的,你是否在考虑考虑。”
蔡致良也不是疯子,道:“当然,也不是要你立即出售,还在上涨的股票可以缓一缓。至于华人置业的股票,可以等它跌到低点再入手。”
万春华脸上缓和下来,道:“好的,蔡先生的想法,我知道了。”
“华人置业股价的上涨也是可以预期的,即便是不赚钱,也绝不会赔本的。”蔡致良再次强调,像是在说服万春华,又像是在安慰自己。
万春华听到蔡致良的解释,道:“蔡先生心里有数就好。”
“那就麻烦万先生了,还请保密,悄悄地进行。”蔡致良叮嘱道,毕竟底气不是很足,也不想成为笑柄。
蔡致良与万春华商议一番后,便离开了交易所。
蔡致良之所以要全部换成华人置业的股票,一来是看好华人置业的发展,二来也对万春华这个职业经纪人不放心,毕竟蔡致良自己不是做投资的,对万春华也谈不上熟悉,近千万的资金放在一个陌生人手里,万一哪天被人卖了还在替别人数钱呢。
由此,蔡致良也坚定了自己捞一笔就走的决心。如果捞不到大鱼,那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等它升值。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蔡致良重点关注了一下股市,并到不时地了解股票入手的进展。
万春华确实是资深的经纪人,对于股票的操作游刃有余。
起初,万春华并没有直接入手,而是将手中的二十万股票陆续抛出一部分,待华人置业下跌之后,再抄底买入。
说实话,蔡致良的资金和股票算不上富裕,也没有操纵华人置业股价的能力,但是华人置业股价的波动,或许是投资人对其信心不足的表现,也有可能是有新的玩家出现了。
随着华人置业股价的波动,华人置业的股东似乎毫无应对措施,冯、李两家不和的传闻也愈演愈烈,股价的波动更加剧烈,一度暴跌至7港元,闻到血腥味的投机者跟风操作,一时间华人置业成为焦点。
随后,华人置业终于出手干预,股价开始回升,最终稳定在9港元左右。
两周的时间,蔡致良增持华人置业至五十万股,不仅没有亏本,反而是小赚了十几万,这让蔡致良更是信心十足。
虽然蔡致良想要赚一笔大的,却也不敢将自己的资金全部压上。到目前为止,蔡致良所用的资金全是来自于股市的套现。
于是,蔡致良让万春华继续抛售一些正在升值的股票,继续购入华人置业。
在这一段时间,随着港城持续的僵尸热,盗墓笔记的效应也迅速体现在销量上,一度突破了四万份。
毕竟之前谁也没有料想到,僵尸电影会如此的火爆。在僵尸先生大卖之后,各大电影公司已经纷纷跟进,拍摄僵尸片。
即便是拍摄完成的,也是粗制滥造,大失水准,再者,现在是春节期间,僵尸与欢乐的气氛还是有些违和。
在第二部僵尸片上映之前,盗墓笔记的出现,迎合了大众的心思。既满足了港人对僵尸片热捧,又有探墓途中的惊险刺激。于是,盗墓笔记也在港城火爆起来。
但是明秀日报只是一家小报馆,影响力有限,能卖出四万份已经是达到了极限。另一方面,随着其他报社也开始连载同类型小说时,明秀日报的销量也开始回落,逐渐稳定在三万五千份。
随着报社销量的迅猛增长,关于报社未来发展的讨论在报社内部议论开来。原先报社的基调就是金融与经济评论,而现在随着盗墓笔记的热卖,开始有人建议将报社改为小说日报。
对于报社的未来,蔡致良也曾考虑过,无论如何,报社都不能成为一份专载小说的日报。君不见,曾经以武侠小说风靡全港的明报,大公报,亦从未将武侠小说当作主业。即便是明报以武侠小说发展壮大,随即便开始转型,成为港城最具公信力的时事评论报刊。
最终,蔡致良还是决定老老实实地做金融与经济评论,毕竟港城经济发展的好与坏,跟港城大多数人是息息相关的,永远不存在过时。
于是,蔡致良与鲍国威,深谈了一次,再次确定了报社的主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