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省城纷乱(五)(1 / 2)
崇祯十四年二月二十二日,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
成都城北附近的一条大道上,数十名身披铠甲的官兵骑兵正在策马奔驰,红色大旗飘扬在队伍上方,上面绣了个金色的“蜀”字。路旁的油菜花已经盛开,像金灿灿的花毯铺在绿色的原野上。骑兵穿行于花海之中,倒把一身的杀气褪了,好像不是赶赴去战场,而是出城来郊游。
四十多岁的崇义庄(注一)庄户杨二叔挽着裤腿,背着箩筐正走在路上。他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还有同村的十几个年轻人,有说有笑的落在他身后。
杨二叔愤愤不平地想,年轻人就是这样,只要吃饱一顿,精神头便足得很,他们才不管下顿是否有米下锅呢!
身后的马蹄声引起了杨二叔的注意。他回头一看,迅速指挥身后年轻人退到路边,准备随时跪下。这年月,能骑马的不是贵人就是官军。若是一不小心惹恼了贵人官军,丢的便是脑袋。
官兵!杨二叔轻声叫唤,语气却格外严厉:
“都给我跪下,不准抬头看!”
马蹄声近了,却稀疏起来,最后停在杨二叔身前。杨二叔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又不敢抬头看,只好浑身哆嗦,在恐惧中等待命运的宣判。
“这位大爷,你们是要下田啊?”一个年轻人的声音问道。
“公子问你们话,都抬起头来回话!”另一个声音吩咐道。
杨二叔犹豫地抬起头来。红色大旗之下,一名红袍少年端坐在白马上。旁边两位秀才模样的中年人,一位富态,一位干瘦。那红袍少年满脸微笑,很和蔼的样子,这让杨二叔提起的心放到了肚子里。
“回禀公子,我这是带着儿女村人下田翻土,准备育秧。公子,我们可都是良民啊!”
少年轻声笑了,但是没有恶意。他继续问杨二叔,你们都是蜀王府的庄户?
杨二叔赶紧点头,连说正是。那少年又问了他家里人口、耕地、种子、口粮以及庄里乱民的情况,杨二叔老实回答了。
庄里有十几人跑出去参加了乱民,都是些吃不饱肚皮的。前几天回来了几个,剩下的好像跑到新繁城里去了。乱民们没抢庄里的人家。都是几辈人住在一起的邻居,沾亲带故的,他们也不好抢。只是庄头挨了打跑了,这些天都没回来。
他一家三儿三女一个老娘一个婆娘一共九口人,种了大约二十亩地。地虽少了些,但还勉强够种。主要是这几年沟里水少了,去年春天隔壁庄里上为了争水打了几架。今年的种子还有,但是口粮不够,只能吃到六七月份,以后就只有饿肚子了。这里到处是庄田,连野菜都没地方挖去。
少年边听边点头。听完了他对杨二叔道,今年蜀王府各王庄只收五成的租子。若是缺了口粮,杨二叔可以让儿子加入庄里的护庄队。每个护庄队员每月发二十斤谷子的补贴,年底有二两银子的例赏,集训期间还管吃住。另外,跑了的庄头不会再回来了。以后王庄的庄头都由庄户自己推选。现在彭山县那边的王庄缺人,若是家里人多地少,还可以申请迁到那边去。不分男女一人五亩地,没房子住的借几两银子的安家费。
杨二叔简单的大脑根本无法一下子接受这么多的信息。不过,他还是从少年公子的话中抓住了几个关键词。比如,护庄队、五成租子、二十斤谷子、二两银子等等。他不知道少年公子是谁,也不知道他说的话能否作数,反正少年公子说的都是天大的好事,所以他连忙叩头称谢。
“这里有一张告示,你先看着!”
富态的秀才从马鞍下吊着的皮袋中掏出一张写满字的纸,递给杨二叔。
杨二叔很现在想知道纸上到底写的啥,可是他不识字。庄里能认字的只有庄头一个,可惜也被打跑了。
“很快就有王府里的人到各庄贴告示,并把告示上的内容念给大家听!”少年公子留下一句话,带着骑兵远去了。
这少年公子自然就是朱平槿。他是应廖大亨之恳请,到彭县和新繁县去助战的。昨晚,一匹快马从成都府北门冲进来,带来了惊人的消息:“闯贼上月攻进洛阳,福王遇难!”
福王遇难,引起的震动远大于几月前督师杨嗣昌的自杀。川人与杨嗣昌有仇,都说是他把献贼赶进了四川,所以他死了,街上有人放鞭炮敲锣鼓。福王遇难,却在川人上下各个阶层都引起纷纷议论。
福王是谁?不要说城里的官绅知道,就连上了点年级的百姓也知道。那是万历皇帝最喜欢的儿子,天启皇帝和当今皇上的亲叔父!
万历年间的嫡爱之争,经过别有用心的不良文人反复炒作,早已发酵放大成大明朝全民性的娱乐话题:郑贵妃迷惑皇帝,欲立亲子为太子,正人君子坚决抵抗,奸人最终失败收场。上层学术界已经公认为这是忠奸不两立的当代版本,但是下层百姓群众,对郑贵妃如何诱惑皇帝更感兴趣,比如是否她在床上使用了媚术?她是否在终南山修道千年?这次全国性娱乐事件中的男主角之一,就是洛阳惨死的福王朱常洵。
巡抚衙门也炸了锅。福王遇难,众官员免不了齐聚廖大亨之处,再来一个集体哭丧。大家痛哭,并不都是在作秀。一个简单而且残酷的事实已经赤裸裸摆在他们面前:皇帝连自己的亲叔叔都保不住,那他还能保住谁?他能不能保住京师,保住祖宗传下来的江山社稷?大明气数将尽的绝望第一次进入了许多官员的脑海,一些大逆不道的想法也不受控制地闯入他们的心扉。
朱平槿昨晚也在第一时间收到了福王被杀的消息。廖大亨通过李师爷这个联络人传来他的请求:请世子步出王府,到新繁彭县走一遭。
朱平槿通过史书知道福王的悲惨命运,但是他不知道福王世子能否如真实历史一样逃脱。如果福王世子没能逃脱,那么南明史就要改写了。他闭着眼睛想了一刻钟,便跳出大浴桶,擦干了身子,钻进了舒服的大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