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算不算重蹈覆辙?(2 / 2)
那么,我是什么人?家人应该是比情人更重要的吧。
他吻了我,我依依不舍地离开。
回去的路上我不停反思,告诉自己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经历过一次失败而又荒唐的婚姻,我坚信在爱情里,先认真的一定是输的那方。
当初我爱楚靖南,卑微又执着,可我得到了什么?
如今再遇楚晴川,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却越陷越深,算不算重蹈覆辙?
又或者真如楚晴川所言,我太缺爱。一旦有人对我好,哪怕自己掏心掏肺,都觉得无以为报?
可是,楚晴川和楚靖南不一样,对不对?
我只用一个问句,就否定了之前的所有怀疑和顾虑。事实也证明,他们确实不一样,很不一样。
因为司南下班时的那句话,我改稿到黎明。
宋芳菲和夏雪的稿子,在她们采编的基础上,被我打乱重写一遍。
就像做菜,她们已经备好原材料,我的润色修改相当于重新回了遍锅,但口味已经完全不同。
成品我还算满意,或许因为是自己的写的吧。
我最近睡眠过少,几乎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就像不停地打着鸡血。
杨不悔警告我,如果这样维持得时间久了,身体肯定会出问题来表达不满。 我都忙得没有时间和她撸串儿了。
帮司南订的红玫瑰在我到达公司时同步送到,我内心还挺好奇,司大主编到底是攻还是受?
结果就看到司南抱着那一大捧娇艳欲滴的红玫瑰,直接去了安娜的办公室。
我愕然地张大嘴巴,老编辑达利正好过来给我送资料,他笑着说我少见多怪。
“欸?”我一脸不耻下问状。
“小小年纪不要想多,每年的今天司总都会给安娜送玫瑰,但他两却不是恋人关系哦。”达利说。
“这我倒是看得出来。”我当然不相信这两个每次选题会上都针锋相对,恨不得腰里有枪立马掏出来崩了对方的冤家之间,能化学反应出爱情的酸腐气体。
这小小的插曲过后,我又坐下来把修改好的李语彤专访文章通读一遍,再次发给梁经理。
之后乔锐联系我,说晚上带我认识一位民间艺术家阿水,她刚刚在tw艺术盛会上获了奖,作品冷门,但引人深思。
通过和乔锐的交谈,我对阿水的身世非常感兴趣。
我得知阿水儿时受到x侵,母亲是一位同性恋者。她本人小学毕业,当过印染女工,是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单亲妈妈。
而她那部获奖的纪录片,是在一位先锋导演的赞助下,用她自己的镜头记录她的一生。
这世界上从不缺少罪恶和扭曲的人性,艺术家不怕把假恶丑以最真实地状态还原,因为生活在阳光下的我们看不到阴影覆盖的角落。
乔锐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我曾经对当代艺术肤浅的理解上升了一步。
那时起,我对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包容心变得更强,不再排斥任何一种艺术形式。
每个领域,总有用心做事的人,能改变我们对整个行业的看法。
司南回来后看了我准备的选题文章,面色不善:“成骄阳,你知道什么叫团队合作吗?”
我瞬间就明白,他看出那些稿子都是我自己写的,因为风格过于统一。
没办法,文如其人,是圈子里的祖训啊。
这确实很不好,读者会觉得你们ac编辑部没人了吧,一期专题居然都出自一个人之手?简直讽刺。
“司总因为您要得急所以我……”
司南根本不想听我解释:“如果你喜欢写稿子,我可以让你一天写十篇。你记住,我需要的不是写手,而是有想法的人。”
我努力去揣摩他这句话,他似乎看得出来。
“成骄阳,你觉得我每天在干什么?”他忽然发问。
我一愣,略加思考,如实回答:“开会,会客,出差,吃饭,应酬……”欸?好像就是没有写稿子。
可是我帮他整理过半月后的论坛演讲稿,内容之精彩让我汗颜。
我就知道他一点都没荒废写作的功夫,而且观点如烟花一样,绚丽又密集,那又是怎么做到的?
“关于编辑和作者的概念,我不想和你废话。一本杂志,一个网站,一个媒体,它的灵魂不在于某篇文章写的怎么样,也不在于某个专题做的如何,而在于它整体的基调和方向是否清晰并且表述得当。
我作为主编,就是在做这件事。而你作为某个专题的负责编辑,也是一样,要做的是舵手,而不是水手。懂了吗?”
司南说得不多,但比喻很鲜明,是他一惯的风格。
他肯这样点拨我,我委实受宠若惊。
“司总,其实我对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不是特别有信心,你说的这种更高层次的追求,我怕我……”达不到。
司南严厉地问我:“你以为这种机会每个人都有吗?如果不想要,我随时可以给别人。”
“要要要,不是不想,是不敢当。”我急忙解释。
“你在质疑我的眼光?”司南目不转睛地看着我。
虽然我不知道自己何德何能被他器重,但人家话都说到这份上,我再妄自菲薄就真是自讨没趣了。
“司总放心,我一定尽快提升自己,不辜负你的期望。”我犹如在下军令状。
“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哪怕聊天都会有灵感。出去吧。”司南忙起自己的事,不再理会我。
我应了一声,走出他的办公室。
既然楚晴川和司南相继对我表示了肯定,不疯魔不成活,拼一把吧,不然对不起别人,更对不起自己。
忙忙碌碌地两天过去后,我在周末来临前收到梁经理的回复,他电话给我,说稿子可以发表了,但是要尽快。
我和司南打了申请,为了帮马经理尽快和魔方签约,把本该下期刊登的李语彤专访调到这期,在杂志下印厂前终于替换完毕。
司南又把本属于宋芳菲和夏雪的文章交给两位资历比较深的编辑改写,下周就能拿到成稿。
也就是说,我负责的这个专题,终于要见到雏形了!
一切看似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事实往往告诉我们,不要高兴得太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