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吏治(2 / 2)
朱舜铺开的摊子越来越大,造成的后果就是花钱越来越厉害,包括薪火币。
不过能花就能赚,有天津的工厂支撑着,朱舜现在还真不怕没钱。
听见朱舜小声的抱怨,袁可立嘴角抽抽,不过没有说什么,谁让皇帝是他老哥呢?
“袁老,还得辛苦你一趟,到下面去看看,别让有些人把咱们投入到地方上的钱贪墨了,这一块要盯紧。把督察院的人带着,遇见一起处理一起,绝对不能手软。”
这两年来,朱舜对于基层接触较多,所以对大明朝当前的情况可以说了解的非常深。
吏治,这是千年不变的话题,自从有文字记录以来人类就存在这个问题,纵观华夏几千年的朝代更迭,吏治的问题是一直绕不开的。
宋朝的岳飞曾经说过:文人不爱钱,武将不惜死,那么大宋兴矣。
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可以说,对于官吏的治理是非常严格的,剥皮充草就是从那个时候流传开来的。但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天启时代可以说大明的官吏贪污腐败非常严重,有句老话说的好,天下乌鸦一般黑。没有绝对的圣人更没有绝对的烂人,人都是有欲望的所以对于官吏的治理问题,朱舜一直就有自己的思考,在大方向上不影响国家利益,不会造成严重后果的。他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伟人曾经说过,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
所以对于吏治问题朱舜有自己的看法。
以前成立的部门现在看来有些不合理,主要是老百姓们不认可,毕竟几千年的传统思想,一下子是改变不过来的,所以朱舜只好在旧有的政府系统内做文章,就像督察院一样,它现在就成了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针对的就是官员,相当于后世的检察院,不过职能更加的清楚,条例更加的详细,监察制度更加严格高效。
巡捕,以前朱舜只是认为是西方世界强加给中国的,真正在明朝待了一段时间,他才知道,巡捕在明朝已经有了,不过职能不明确,和军人以及衙役有些重合,看起来就像是四不像,现在经过朱舜的改良巡捕已经成为了后世警察的角色。
这一次朱舜坐镇山东,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将来各职能部门的设立做准备,同时也为北直隶地区的改革打下一个样板。
就像现在对于官员的监察,也就是督察院的改革为天启皇帝做一个参考。
督察院将来也许会成为皇帝和朱舜手里的一把刀,一把针对文官集团的刀,就像现在的山东一样,因为人手短缺,被逼的没办法,在山东是以前的官员和朱舜自己培养的官员混合使用的,所以督察院针对的不仅仅是旧有的官员,还有新生代的一些官员,他在当中会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明朝的灭亡是多方面的,熟悉历史的都知道朱由检也就是大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可以说是非常勤奋的,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他这种勤奋是要不得的,他的不懈努力换来的是大明朝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官员们缺乏有效的监察手段贪污腐败严重。
历史上的天启皇帝众说纷纭,但是只有真正身处在这个大时代当中,才能感受到天启皇帝的艰难,东林党、浙党、楚党等各个文官集团把控朝政,天启皇帝想要有所作为真的很艰难,后期的东林党一家独大,等到朱由检继位,东林党已经变成了一个庞然大物,可以说他们只手遮天。
现在吏治的治理,就是打破文官集团独断专横的必要手段,另一个就是早已经开始实施的报纸。
就在朱舜给袁可立安排任务的时候,远在北京的天启皇帝正在召开大朝会。
这一天的大朝会,朝廷加强了督察院的职责,并且明文规定,以后的督察院将会在各个地方成立,他针对的就是各级地方官吏的贪污腐败,首先要清理的就是文官集团以及部分阉党等人,并且每处理一个人,都会刊登报纸,把他们的所作所为全面刊登,这样就会堵住一些有心人的舆论引导,从上到下的变革一般上都会很不彻底,所以这一次的大朝会引发的官场大整治首先就是从北直隶的各地县令开始,让所有的官员看到皇帝的决心,以及也让各级官员胆战心惊,特别是后期的报纸刊登,让一些人有心引导舆论的想法胎死腹中,同时也是让一些有志之士看看朝廷的决心,也让他们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这一年是动荡的一年,也是不安的一年,这一年的第一次大朝会也将揭开新的篇章。
北直隶展开轰轰烈烈的吏治改革,掀开了神秘组织的面纱,这也是神秘组织在北方,明面上和朝廷第一次的博弈,谁输谁赢,犹未可知,有一点可以确定熬过这一年,北直隶的百姓们将迎来新的幸福生活。
PS:大章看得怎样?各位读者大大我想听听你们的建议,可以吗?喜欢的话就投个票票,关注收藏一下,不喜欢的话,可以在书评区留言,清茶会努力改进的,谢谢大家的支持,对了,百公子你的惊喜快到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