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屯田收获,徐晃病逝(1 / 2)
刘禅在司隶治兵、屯田,坚决与曹魏抗衡到底。
在这一场天下大势中,就看谁的实力雄厚。
江东、蜀中、曹魏的财政,都在快速地消耗。全部的人力物力,都在往战争方向依靠。
一些商贸活动,几乎停滞。
倘若不是丝绸之路支撑,蜀中恐怕要伤筋动骨了。
要知道,蜀中之所以能够与曹魏抗衡,在经济上不输给北方,是因为商贸的发达。
现在为了服务战争,蜀中的劳动力不是从军,就是被征招成劳役。
谁有空去治理桑麻呢?
除了必要的粮食,商品都停止了生产,蜀锦都受到了影响。
纵使如此,刘禅也没有想过退兵。现在这么好的机会,怎么能错过。
汉军占据了西凉、河东、京兆尹、河南尹等地,将势力延伸出来了。
但刘禅还没有绝对的实力,能够守住这些地区。
所以,他要寻求司隶、西凉的发展,作为前线大军的支撑。
汉章武八年(228)。
刘禅在司隶的屯田,第一次获得收获。他亲自率领军民,收割水稻。
其实司隶地区,一般都种植冬小麦,水稻占据的比例非常少,毕竟水稻需要的条件,比冬小麦苛刻一些。
但为了补充前线的粮草,刘禅自然选择最高效的方式,进行屯田。
只要土地足够肥沃,也是可以种植两季稻的,只是收成远远不如交州、蜀中。
这是气候、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更何况,三国时期,处于“小冰河”的气候,也就是很寒冷,更不适合水稻的生长。
气候严寒、降水量变低、土地产出降低、大疫横行,还有战争等因素,导致东汉末年,人口锐减。
随着三分天下的到来,纵使战争依旧不断,但人口逐渐得到了控制。
毕竟大多数地区,都已经趋于稳定。
稳定的生产环境,能够促进人口的爆发增长。
毕竟人口就是生产力。
只要家中有粮食,不怕养不活人。
汉军此次屯田,共计收获一千两百万石粮食,远低于刘禅的预期。
不过这足够大军自给自足了。
按照一名士卒一年食用三十石粮食来算,屯田可以养活四十万大军!
现在除了分散驻扎河东、长安地区的军队,汉军在洛阳有二十万精锐。
由于他们训练量比较高,粮食的消耗肯定更快。
但只是养边军的话,绰绰有余了。前线有了粮食,刘禅的心也安定。
魏国的补给要方便很多,刘禅并不指望他们缺粮。
这不太现实。
刘禅要保障的是汉军的吃穿即可。
他与司马懿的对峙,将会长期进行下去。
就看谁先露出破绽了。
让刘禅没想到的是,突破口竟在南阳!
不可一世的老将徐晃,病倒了!
要知道,徐晃功勋卓著,是曹操最器重的战将之一。
也是曹魏的柱石!
他这一病倒,让司马懿、曹叡都是手足无措。
宛城,不能有失。
宛城失,南阳一丢,那么许昌就危险了。
倘若荆州兵夺取了南阳,那么刘禅将从洛阳出兵,与赵云合兵,攻打颍川。
曹叡已经能够预感到豫州的沦陷。
他痛苦地闭上眼睛,半晌后睁开,露出锐意的锋芒,道:
“诸卿。”
“谁可以代替徐晃,镇守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