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金蝉脱壳(1 / 2)
4月,何兆武的四团姗姗来迟,来到黄梅驻防。陈城令何兆武辞去四团团长职务,专任后勤部长,改令乔大疆为四团团长。乔大疆便是在姑塘奇袭战中立下大功的一团一营营长。
黄梅远离前线,几经战火摧残,民不聊生。陈城守黄梅,注重休养生息,召集流民开垦荒田。
火军在短时间内膨胀至一万五千人,内部也有良莠不齐的地方。趁这段难得的闲散时间,陈城令各团加紧训练,严格纪律。
他又依托师部设立火军教导队,将各团连以上主官抽调过来轮训,着力提高军官素养。
时间一长,陈城竟感到有些乏味。打仗的时候,虽然时常陷入危险,时常劳累不堪,但也过得痛快,很有成就感。火军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充兵马,也全靠打仗所赐。
现在没了战事,枯守黄梅,倒令陈城有些坐不住了。他有点体会到罗大纲的感受了,宁愿在战场上战死,也不要枯守一方老死。
罗大纲守湖口,与鄱阳湖内的湘军内湖水师、南昌的湘军陆师时有交锋,忙得不亦乐乎。
火军是太平军中的异类。太平军不到危急时刻是想不起火军的。陈城只好在黄梅埋头建设火军。
5月,清军从皖南逼近天京,休宁失陷。清军来势汹汹,兵锋直指芜湖。芜湖地处天京上游,又是著名的米粮码头,太平军非救芜湖不可。
杨秀清急调罗大纲,令罗大纲回救芜湖,令黄文金接替罗大纲守守湖口。东王敕令写得清楚,要陈城仍守黄梅,无需回防芜湖。
罗大纲要回去时,特约陈城在梅家洲密会。陈城倒想到了一条妙计,帮助罗大纲金蝉脱壳。
陈城到梅家洲赴会,把罗文荣也带了过去。
罗大纲一见儿子,就当场摆出一副严父的面孔,考问起儿子的功课来。罗文荣已经能够熟练背诵唐诗宋词,又认了不少字,写得字也漂亮。
陈城把他之前作的文章也带了过来,罗大城看后,决定他的文章语句通顺,含义直白明了,甚有长进。
望子成龙,罗大纲也不例外。才过半年,罗文荣显得更加虎虎生威,谈吐气质又有提升。罗大纲心里高兴极了。
罗大纲不禁感叹,还是读书人有水平。儿子跟着火军,总归比在太平军有前途。太平军中多是粗人,偶有识字的先生,也多是文墨不通之人。
之前,罗大纲已为儿子请了老师教他读书认字。可太平天国的幼儿教材,全是拜上帝教的东西。天王规定,天国幼儿需学习天王亲自审定的《三字经》、《幼学诗》、《御制千字诏》。
这些幼学教材里充斥着对拜上帝教的宗教狂热,对传统儒家学说不加甄别就严厉封禁。罗大纲本人对拜上帝教半信半疑,暗地里让老师教儿子一些儒家经典书籍。罗文荣很有天分,学习领悟能力很强。
火军自有一套纲领,自有一套主张,虽然在名义上服从太平天国,实际上相当独立。火军的幼学教材,是火军自行编纂的,既包含了传统优秀儒家文化,又糅合了复兴会的主张,简单明了,极富鼓动性。
罗大纲觉得,罗文荣跟着火军半年,比之前几年学到的东西都多。这当然是一种偏见。
考问过功课,罗大纲又板起脸,要罗文荣认真学习。罗大纲当着陈城的面说:“陈师长,你要把犬子当成一名普通的火军战士对待。学习之余,要安排他站哨执勤、挖沟筑墙。”
他又对儿子说:“你也要给老爹争气,要学好文化知识,也要练习骑射,强身健体。你出去吧,我和叔叔再谈谈。”
罗文荣一走,陈城便说:“难道相见一次,大哥可以多跟他处处嘛。”
罗大纲微微笑笑,说:“严父出孝子。他现在还小,我对他严厉一些,他总归听我的话,不敢走上邪路。再说了,你带着他,我是放心的。”
陈成只好安慰他说:“公子天资聪颖,未来可期。大哥日后一定能看到公子发达的一天。”
罗大纲摇摇头,说:“我最近接连做噩梦,梦见自己身首异处。想想我这半生,大半时间都是在战场上渡过的,杀戮过重,恐怕难有高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