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署理江苏巡抚(1 / 2)
却说陈城在长江口大败额尔金的英法联军,虽是场小胜,却经过民军大张旗鼓地宣扬,陈城的威名在海内外传诵一时。
于是便有士绅呼吁,请咸丰重用陈城。他们说,既然民军已经尽占苏南、皖南,就应该授予他江苏巡抚之职,令他反攻金陵,灭掉长毛。
又有人说,洋人虽强,却强不过民军。不如正式收编民军为官军,让民军进攻洋人,庶几可以抵御外侮。
但也有不少官员认为,民军文化制度迥异于华夏。他们虽与华夏同文同种,但不奉王令,自成体系,皖南、江南俨然已是国中之国。为了防微杜渐,应该扶植湘军,依靠湘军压制民军。
又有人持不同意见,说湘军已成曾氏兄弟的私人武装。为长远计,还是应该大力扶植八旗、绿营,提高官军的战斗力。
真是众说纷纭。
不过,舆论皆认为,民军已经实际占有皖南、江南,又已向咸丰称臣,确实应该封陈城为督抚。
但令咸丰一直耿耿于怀的是,陈城虽然嘴上称臣,却不奉王令,把皖南、江南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
咸丰本对薛焕寄予厚望,任命他署理江苏巡抚。但薛焕在任上无所作为,不说争得半分皇权,竟连半点体面都没有。听人说,薛焕在魔都一直都被陈城呼来喝去,似乎成了陈城的下属。
而这薛焕也一再上书请罪,请辞江苏巡抚之任,急于脱离这片是非之地。咸丰知道他是恭亲王奕的人,不能过于为难薛焕。
当年,奕与咸丰争夺帝位。奕聪明伶俐,深得先帝和朝臣喜欢。咸丰兵行险着,知道自己在多谋善断上敌不过奕,故意藏巧于拙。
他对外示以宽厚、谦让、孝顺,凡事不争不抢,果然得到道光帝的垂青,顺利登基为帝。
这么多年来,咸丰十分猜忌奕,处处防着奕,担心他权力过大,尾大不掉。
可咸丰又离不开自己这个唯一的弟弟。因为奕非常聪明,而且懂洋务,是皇族中第一流的人才。
眼下,大清与不列颠、高卢国战事又起。这一仗,英法联军来势汹汹。若大清战败,免不了仍要依靠奕收拾残局。
薛焕是恭亲王的心腹,据说也是办洋务的好手。咸丰不好拿他开刀,以免惹奕不开心。
他能做的,就是坚决不升陈城的官,仍令他任魔都道台,也不让薛焕离任,仍让他署理江苏巡抚。
他反而切责起曾国藩来,说曾国藩既为两江总督,管着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自当尽心用命,早日收复失地,恢复王制。
曾国藩对咸丰的心理一清二楚。他揣着明白装糊涂,一再向咸丰上折,批评自己无能,辜负皇上信任。又以退为进,说自己一向愚钝,于兵机不甚参详,请皇上委任钦差节制湘军,他必竭力配合等等。
咸丰早已在心里把曾国藩骂了一百遍。世人皆知湘军乃是以师友、乡谊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军队,向来只听曾国藩一人的命令。曾国藩请咸丰派人指挥湘军,不是耍弄咸丰吗?
咸丰气不打一处来。既然曾国藩耍弄他,他也要拆曾国藩的台。具体来说,就是提拔曾国藩的部将,怂恿他的部将脱离曾国藩。
在曾国藩的众将中,咸丰最欣赏水营统领彭玉麟。彭玉麟刚直不阿,多谋善断,勇往直前,几乎没有败绩。
听说,他非常看不起嗜杀、贪财的曾国荃,对曾国藩处处回护弟弟的做法也颇有微词。
于是咸丰亲自下旨,着安徽布政使衔水师统领彭玉麟署理江苏巡抚,接旨后即刻上任。
此前,他已经成功说服多隆阿,令多隆阿署理浙江巡抚。咸丰料想彭玉麟也会和多隆阿一样,垂涎巡抚之职,从而对自己感恩戴德。
他自以为得计,一则能挖曾国藩的墙角,分化湘军的力量,二则能把能臣分派到要紧的地方,彰显自己识人之明。
年初,他听信肃顺的建言,任命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虽说这已是势在必行,他还是非常后悔。曾国藩不像其他督抚,他手下有十万湘军,十万不受朝廷控制、只听曾国藩一人之令的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