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北美上映(1 / 2)
,华娱科幻之王
虽然定档稍显急促——起码对于外国电影来说,因此在发行谈判上有一定的劣势,但毕竟发行公司是哥伦比亚与狮门。
这两家公司在如今贫富差距愈发扩大的好莱坞早就退出了头部行列,二线也够呛,但还是建立了非常稳固的发行渠道,这几年也把更多精力从制片转到了发行,甚至已经成为了奥兰多奇幻电影节参展影片的主要承销商,算是相当熟门熟路了。
再加上还有《彗星》和《致命身份》的名气,还是拿到了2500多家影院,首日排片占比也不低,因此首周末拿下了2800万票房,获得了陈景行的第一个北美周票房冠军。
上一个做到这一点的华国电影还要追溯到十年前了。
不过相比于《致命身份》而言,这部电影的观众评分有一些下降,很多观众尤其是陈景行前两部作品的影迷都觉得这部作品少了点黑色的味道,没有那么ol了,《彗星》和《致命身份》都受到了很多年轻影迷的喜爱,而年轻影迷的口味都比较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喜欢《信号》,就像某一位陈景行的影迷在推特上写的那样:[虽然对于电影的happyending我不是太喜欢,不过johnson一如既往的给我们带来了惊喜,那就是新奇的设定和概念,以及基于这种设定下衍生出的奇妙故事,在他的电影中,我经常无法预测出剧情接下来的走向。
而且更让我惊讶的是,我google了一下的这三部电影竟然都不是改编自什么畅销或者漫画,这让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好莱坞,原创电影铺天盖地,而现在俺们美国这些电影公司除了漫画、、翻拍和续集之外已经再拍不出有意思的电影了,我没去过华国,不过我建议好莱坞的电影公司能不能去华国请一些那里的编剧过来]
显然哪个国家都有这种觉得外国月亮更圆的人,或者说他们只是在抱怨自己家里的不圆,并没打算去了解对面到底圆不圆。
相对于北美年轻观众对陈景行另类期待的稍许落空不同,影评人和主流媒体对《信号》的评价倒是普遍比其前作《致命身份》更高。
《芝加哥论坛报》娱乐版标题很显眼:“signal试图将其主旨建立在人性的层面上,即youeagain!”
这篇影评几乎占据了一整个版面,当然也充斥了一些作者本人的私货:“当大多数人考虑时间旅行故事时,当然是在电影中,他们脑海中会直接想到该类型的标志性主题:《回到未来》,诞生于好莱坞黄金年代的经典作品,《回到未来》将时间旅行带入了人文意识并使其变得非常有趣,他把一个一直以来棘手的科幻概念变成了大银幕上的视觉奇观——时间隧道。
而《信号》则把时间旅行电影带到了另一个层面,因为他不仅更认真的对待这个主题——而不是把它当成电子游戏或解构存在主义的虚无妄想,而且还以非科幻的术语构建了支撑它的更广泛的科幻概念。
johnson这个来自太平洋对岸的年轻天才导演在这部电影中讲述的是失落、接受过去,以及改变自己个人历史的愿望和幻想,影片中的两个主角通过对讲机进行了奇怪的近乎于神奇的链接——感谢天空中神秘的北极光——这让他们不仅有机会连接,而且还积极的玩弄起了时间概念,这是一部披着时间旅行外壳的家庭戏剧。
从这个意义上说,《信号》试图将他所要表达的主旨置于人性层面,这给了他极大的魅力加成,谁没有失去父母或亲人,并希望能再次与他们交谈呢?或者回到过去与他们共度最后一天?父亲听到在未来的儿子的消息时感到高兴,而年轻的警察也因通过对讲机捕捉到了逝世多年的父亲曾经所拥有的家庭生活和爱而感到高兴,他通过与父亲谈话重获新生,因为父亲的去世标志着他整个的成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