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1 / 2)
过了九儿的生辰不久,就是十月初三,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五十五岁的寿诞。
五年前太后五十大寿的时候,康熙正领兵在外,没能亲自给嫡母祝寿。他心中深感遗憾,早早在跟绣瑜念叨要好生为嫡母操办一回。
绣瑜当面笑嘻嘻地应了,内心实则叹息不已。在清王朝这种“以天下奉一人”的制度下,想要“好生操办”还不容易?大把的银子扔下去,像慈禧太后那样一个生日准备个大半年也容易得很。
但前提条件是,管钱的不是她儿子。
胤禛这些年跟康熙相处的原则基本是——只要不谈钱,万事好商量。
因为户部没钱啊!他这些天黑着脸来请安,提及此事都是忧心忡忡:“国家刚打了场大仗,西北仍在用兵。今年虽然丰收了一场,但是来年怎样还未可期,要我说……”
他话到一半却没了声儿,只顾低头拨弄手上的青花盖碗。皇太后为人亲和平正,他与额娘弟妹也多得其照拂,如今因为国库不丰要削减老祖母寿宴的排场。这样不孝的话,他实在是说不出口。
可这银子总不能凭空变出来啊!
胤祚笑着拍拍他的肩膀:“别气别气,你和马齐商量着有什么能蠲免的,旁人我说不上话,工部尚书还欠我十几坛子上好的惠泉酒,嘿嘿,少不得拿他顶账。”
胤禛顿感心里烫贴,嘴上只哼了一声:“免了吧。最近国家没有大的工程,你能值几个银子?”关键是这蠲免用度都是得罪人的事,他要省俭也不能拿胤祚开刀。
兄弟俩在西窗炕上说话,恰好绣瑜从外头进来听见,一边解了身上的鹅黄团花斗篷、摘了兔毛手笼,一边往炕上坐了,先嘲弄地看了一眼胤祚,然后冲胤禛笑道:“难得弟弟有心孝敬你,你接了也无妨。他是不值几个银子,但他在什刹后海的那座宅子倒还值点儿钱。”
说到兄弟俩的宅子,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后世位于北京东二环、如今位于内城东北角安定门以南的雍和宫或者说雍亲王府。
前世绣瑜去的时候没觉得那儿有什么毛病,位于二环,通地铁通公交,周围房价大十万,买得起的都是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然而来了清朝,站在皇族亲王宅邸的高度,绣瑜简直被雍王府的位置惊呆了——在内城边缘的角落上,离皇宫骑马也有大半个时辰的路不说,以前是明代太监住的官房有多晦气也不说,更糟糕的是,雍和宫不远处的安定门是每天清晨官府统一运送秽物粪便出城的所在——你到底是多不招父母待见才会被发配到那里去住啊?
绣瑜放下册子,整个人都斯巴达了。
唯一成立的解释是,胤禛确实对自个儿的宅邸不太上心。准确地说,他觉得皇宫才是自己的家。
跟康熙整天嫌紫禁城沉闷无趣想往外头跑不同,胤禛其实相当恋家,也相当宅。他在东一长街上相距不足五百米的三所住处里,度过了至今为止的全部人生。现在突然要搬出去住,他嘴上不说,心里不爽极了,跟着产生消极抵抗情绪,掩耳盗铃,幼稚地不去过问王府修建事宜。
绣瑜心疼之余又着急得很——那地方你至少还得住二十年的,不能浪啊!
不过幸好有胤祚在。老六是个大心脏的孩子,他这一年来,经历了常人不能有的大转折——连娶媳妇是什么感觉都还没闹明白呢,糊里糊涂打了场仗回来,莫名其妙孩子都快有了。胤祚依然大大咧咧,没什么接受不良的。
现在搬家的事情也是。不就是换个房子住吗?晚上不进一家门儿,还真就成两家人儿了?更何况四哥还答应要跟他挨着修房子,学着两个弟弟在阿哥所那样把花园打通。虽然离额娘和皇阿玛远了,但胜在自在啊!
故而胤祚兴致勃勃地扯着裕亲王要东要西,看图纸,圈地方,忙得不亦乐乎。他眼睛毒,一上来就瞧中了西城区什刹前海那块风水宝地,倒把裕亲王气得吹胡子瞪眼:“你倒会开口,京城里统共就这么点水景!皇上这回可是封了你们兄弟七个,要以后是都这么来,轮到你十四弟的时候,还不得把什刹海给包圆咯?”
胤祚笑眯眯地贴上去给他捏肩捶腿:“您又蒙侄儿我,现在满蒙八旗的王爷,哪个不是往城外寻地方修园子住去,谁又眼巴巴地盯着京城里这点儿地呢?哥哥们见多识广,必不会跟我计较这个,好伯父,你就答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