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挖煤炼铁(1 / 2)
姬箐箐低头看了一眼他脚上的烂泥,身上也脏兮兮的,散发着恶臭的味道。
以及他说出的话。
“你去了城外?”姬箐箐有些诧异道,以为他拿到了赏钱,出去吃喝玩乐了。
没想到他竟然会去城外。
“你也知道城外是什么样子是吗?”姜平反问道。
女帝不昏,只是没能力,她对北晋国的现状很清楚,也很想改变,可是想破脑袋也找不到出路。
北晋国实在太穷了。
“告诉朕,你打算怎么做?”姬箐箐问道,这关乎着北晋国千万人,绝对不可儿戏。
她至少要先了解一下,然后才能决定支不支持他。
只要可行。
别说是工部和户部了,把六部都交到他手里都行。
姬箐箐现在只相信他。
姜平沉思了一会,忽而笑道:“明天再告诉你,我先去洗澡。”
姬箐箐恨得牙痒痒,恨不得一挥手。
砍了!
“陛下,今天还学规矩吗?”姜平忽然又调转身来问道。
“规矩自然要学,否则,那些朝中大学士,九卿还不得说你不懂礼法……”姬箐箐越说越感觉不对。
他说的规矩……是指哪一条?
姬箐箐一转头,就迎上了他那双如月勾的眼睛,散发出来的光芒却如同太阳般炙热。
“朕乏了,规矩改日再教!”
姬箐箐脸色羞红,模样十分的可爱。
姜平大笑着去洗澡,再回来之时,姬箐箐已经走了。
“走这么快,怕我把你吃了吗?”
姜平有些失望,明明有老婆,还是要一个人睡,姬箐箐那美妙的身姿,就算什么都不做。
抱着也很爽啊!
翌日!
姜平依旧没来早朝,韩先立也依旧在家养病,谈论的也是一些有头没尾的事。
唯一的大事,就是项翦东征。
东门外。
三千大军开拔去往河东走廊,老晋人大声叫好,杀光那些匪徒。
韩元武紧紧握住了拳头,这些可都是他左营的精锐,女帝亲自送行,他连一个老弱病残都不敢拿出来。
就这么被项翦带走了。
平匪哪里需要三千兵马,这是拉出去遛一遛,再一回来,这三千兵马和韩元武就彻底没关系了。
“给我等着!”韩元武见女帝走后,才敢抱怨了一句,带着一身怒气下了城楼。
“两位爱卿留步,请随朕来。”姬箐箐掀开车帘,叫住了工部和户部尚书,让他们跟在后面。
一同进了宫,来到了养心殿。
刚进正殿,就看到姜平趴在桌子上,拿着一支笔,正仔细的写画着什么。
“你们都退下,没有朕的允许,任何不得靠近五十步。”姬箐箐挥手道,让赵公公侍从都出去了。
“诺!”
赵公公等人一走,门帘也放了下来,室内暗了不少。
“陛下,帝君!”
工部尚书何建,户部尚书李承志,对姬箐箐和姜平分别行礼后。
“敢问陛下招臣来此,所谓何事?”何健首先问道。
李承志也有同样的疑问。
这架势明显就是商谈国家机密了,避开了早朝,还避开了三公九卿,专门找他们两个。
他们由不得不多想。
“平君有话和你们说。”姬箐箐比他们还想知道,到底是为什么事。
姜平葫芦里的药卖了一晚上了。
“请问帝君有何事吩咐?”何健转身问道,说话就没有对姬箐箐那么客气了。
要不是女帝在这里,他们或许腰都懒得弯。
除了帝君这个身份,姜平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一无是处。
但人家就是帝君,还偏偏得女帝宠爱。
没办法。
“两位大人,请移步过来,陛下也可一旁观看。”姜平拱手道,把他们都请到了桌子旁边。
首先拿出第一份舆图,摆在了他们面前。
“本君想开一条渠,引水灌溉,北晋国便能得良田万顷,不用再愁没有粮食吃。”
何健和李承志纷纷转头,看向了女帝。
“两位大人可直言,今日说出任何话都无罪,只要不传出去。”姬箐箐挥手道。
“诺!”
两位大人对女帝拱手,便各自发表意见。
“请问帝君想在哪里开渠?”何健问道。
“本君请你们来,就是想问你们,两位大人觉得哪里开渠合适?”
姜平反过来问他们。
何健皱了皱眉,这完全是想一出是一出,连哪里开渠都不知道,就想着开渠。
胡闹这不是么。
当然,这些话他不敢说出来。
“不瞒帝君,臣也想过开渠。”何建拿起笔,在舆图上画了一条线,从河东源头,一直延伸都帝城东西部。
覆盖了北晋国所有平原,若成功,必得良田万顷。
北晋国再不愁米吃。
“何大人妙啊,既有开渠之意,为什么不禀报陛下呢?”姜平好奇的问道。
何建眼中越发不耐烦,但还是回答了这个问题。
“若想开此渠,至少要耗费北晋国现在四成国力,需要十年才能成功,臣担心国力受损,故不敢禀报陛下。”
何健这另外一层的意思就是,傻子都知道开渠,但是开渠要钱要人要时间。
北晋国人有,时间有,但是最紧要的钱却没有。
帝君果然还是太年轻。
“那没有更好的办法吗?”姜平继续问道。
何建摇头,“没有。”
“当真?”
“臣实在没有。”
何健提高了语气,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
“除非天上掉下一条渠道来,不然难啊。”户部尚书李成志摇头叹息道。
啪!
姜平一拍桌子,“李大人这个注意好,既然开不了渠,那干脆让天上掉下来一条好了。”
何健和李承志茫然,帝君……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这只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