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李相殁(2 / 2)
什么亲事没结成,荣国公夫人就死了,连杨宜之现在也是个半死不活的傀儡,荣国公一门彻底后继无人云云。
甚至连拓跋柔不幸和亲一事都要算在她头上,希望能把长宁这个丧门星嫁去匈奴。
反正要多难听有多难听。
要是李元修也跑了,她们的婚事指不定又要被外人胡乱编排一通。
长宁反而不急,落笔稳健,神情平静地道:“皇叔在外替朝堂征战平乱,皇上都不敢动我,她们也就私底下说说罢了,哪个敢当着我的面议论?而且有王府做靠山,我也不愁吃穿,如何就不能活了?”
灵霜一噎,“虽然是这么个理,但您的婚事和清誉……”
她既气愤又有些不忍直说,道:“郡主你是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传言有多难听,若是小公子真走了,您便是千百张嘴也堵不住那些流言蜚语。”
长宁眉眼低垂,轻轻一笑,“随她们说好了,更何况,也不能因我一人的名声就把李元修捆在身边吧?”
灵霜一时竟无法反驳,默了片刻后道:“……依奴婢看,您是不想嫁吧。”她无心一说,语毕便起身出去干活了。
长宁笔尖微顿,看着写给萧珩的书信,轻咬唇瓣。
脑海里无数次闪现分别时萧珩那个意味不明的拥抱。
其实,嫁不出去也挺好的。
相府,李夫人刚送走前来传旨的公公,又折身跪在灵堂前。
她面上还有半干未干的两道泪痕,姣好容颜一夜之间憔悴许多,鬓边隐隐长出几缕白发。
不多时,屋外就有几个装扮雍容的中年妇人带着家仆闯了进来,不顾灵堂前还跪着一个当家李夫人,就开始指挥下人肆意挪动各处院子里的物件。
李夫人望着灵牌,唇边挂着似有若无的讥讽。
她夫君为了李氏一门的荣耀,在最后关头拥护皇帝继位有功,但她知道,皇帝至今对李相把嫡女李姿嫁给怀明太子一事耿耿于怀,这些年也不断起用李家旁支分走相权。
李相刚殁,皇帝就传旨由陇西郡守李文恭暂领丞相一职,更是将她打入冰窟。
李文恭和李相虽名义上是堂兄弟,但两房关系并不好,这么多年,一直是李相这一房嫡支压着他们。
如今旁支上位,墙倒众人推,其他几房的女人直接上门来闹腾。
她出身本就不高,又是继室,现在失去依靠,李元修又年少不经事,她们这对孤儿寡母的处境只会越发艰难。
李夫人想着,不禁悲从中来,又落了泪。
外头给王府送信的丫鬟回来了。
李夫人匆忙擦去眼泪,维持着当家主母的风范,问道:“郡主态度如何?可有说些什么?”
丫鬟垂着眼睛恭敬道:“郡主看过信后并未恼怒,只让夫人看着办就好。”
李夫人松了口气,以为长宁还不知道外头的流言,才答应得如此爽快。
但眼下也顾不得那些风言风语,只要长宁郡主没有异议,劝李元修回陇西老家向一事也就轻松多了。
她在丫鬟的搀扶下踉跄起身,“走吧,到公子房里,我有话和他说。”
李元修因为悲伤,至今滴水未进,李夫人去的时候给他带了些吃食。
见他坐在窗下苦读,李夫人轻手轻脚进屋,摆了两碟糕点,“吃点东西吧。”
李元修并未动身,方才那些婶娘闹出的动静他都听到了。
他抹了一把眼睛道:“阿娘放心,儿子后年必定高中,不会让您吃苦的。”
李夫人既欣慰又心疼,柔声道:“后年的事情后年再说,先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别饿坏了,你看,娘给你带了你爱吃的。”
李元修看着桌上的那碟桂花糕,眼眶又是一热,硬生生把眼泪憋了回去,走到桌前囫囵吃下。
李夫人给他倒了一杯水,看他吃得差不多了,才叹声道:“……修儿,七日后,就由你送你父亲的尸骨回乡吧。”
李元修没有多想,点头应下。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
李夫人拉住李元修的左手,“到陇西以后,就先不要回来了,娘已经托人找了关系,你就安安心心待在谢老先生身边受教。”
李元修倏地抬起头。
李夫人又道:“你不是一直想拜谢老先生为师吗?眼下正是机会,等你学了两年再参加雍州会试,有谢老先生举荐,陇西又是咱们李氏本家,你的仕途定会一帆风顺。”
李元修张了张嘴:“那阿宁……”
偌大上京,她的朋友屈指可数,他走了,她怎么办?
“安心吧。”李夫人轻拍他的手背,“此事郡主已知晓,她很理解你,婚事也不急。”
除了陪长宁以外,李元修鲜少出门,今天一整日也是关在房中,还不知晓外头的流言,但听自己母亲如此说,他虽不舍,也还是点点头。
“阿宁没有意见,那我便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