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有备无患(2 / 2)
卢正清无奈的说:“不妨事!不妨事!”
这时,长顺进来说:“老爷,佃户田魁来找您要说租地的事!”
刘喜奎便让田魁进来说话……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山谷中的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山下游荡;而山峰的阴影,更快地倒压在村庄上,夜色越来越浓,不久又被月亮烛成银灰色了。
刘喜奎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民国二十一,蒋介石的嫡系胡宗南,率领中央军“围剿”徐向前的第四方面军,随之进入西北地区,并逐步在西安站稳了脚跟。最终屯兵西北,封锁、进犯陕甘宁边区,号称“西北王”。胡宗南的部下杨立业换防三水时,为筹集粮饷,曾对三水县的地主财主雁过拔毛,当然,大地主刘喜奎也未能幸免。
杨立业派人来到刘家大院,开口就是五千大洋,威逼利诱,再三恐吓,嘴上说借,还打借条。刘喜奎心想,这借和明抢有什么区别?还不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因为惹不起,破财消灾,最后刘喜奎“慷慨”捐饷三千大洋。
刘喜奎想到这里就觉的肉疼,这兵荒马乱的,来的就是爷,谁都惹不起,不就是有几杆枪嘛!还有那阴魂不散的土匪王铁头……
想到这里,刘喜奎越发睡不着了。直到鸡叫头遍的时候,才觉的困意袭来,睡了过去。
没过多久天己大亮,刘喜奎翻身起床,呼喊长顺。
长顺一路小跑而来。
刘喜奎激动地说:“给咱买三十杆枪!”
长顺听罢惊疑不已。
民国时期,国家大乱,土匪暴民蜂起,社会秩序失去了原有的平衡,老百姓时刻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既然民国政府无法保证百姓的安全,百姓就只好拿起枪杆,自己保护自己,好在当时民国政府不禁枪,也无力禁枪,只要有钱,可以向洋人的洋行随便购买,民国政府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枪当时也不贵,洋行里的1988式双筒毛瑟步枪,连刺刀带附件,约十个大洋一支,每千颗子弹也是十个大洋。于是各地的民团军警纷纷向外商购买。而以后由于社会秩序的更加紊乱,一般百姓只要稍微有点财力的,都纷纷买枪自卫。关中也是战事多发之地,民国年间战争特别多,遗失在民间的枪支也特别多。
长顺从三水县洋行购买了三十支长枪,若干子弹,又从乡里招募了十几个有枪的溃败散兵。自此刘家大院里看家护院的家丁有四十三名之多,均人手一枪。
刘喜奎让那几个当过兵的,教练其他不会开枪射击的。此后刘喜奎的房前屋后便时常能听到噼噼啪啪的枪响声。
当然,刘喜奎但凡有事外出,便有两个背枪的家丁紧随其左右,刘喜奎的心里便安稳了,也终于踏实了,腰杆子挺的更直了,说话的嗓门也大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