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第45章驾崩(2 / 2)
皇帝被送到了太极宫中。
但他本就年事渐高身有顽疾,再加之银簪上的鸩毒,最后又被烈火烧伤,几重伤势之下,已经是气息奄奄。
太医给他施了金针,劝道:“皇上若还有什么话,赶紧说了吧。”
皇帝两眼瞪圆,“不不不…你这个庸医,朕要砍了你的头。”
“朕能康复的,对不对?老四老四,你……你快去替朕拟旨,朕要遍寻名医,替朕治…”
皇帝忽然说不话来。
原来,太医说的话都是真的。
他还能有什么要紧话说呢?无非是江山继承人。
他张望着四周,老大老二老四老六还有老八老九,都在这里。
他的心腹、他倚重的、忌惮的大臣,还有惠贵妃也都在这里。
原来,大家都明白,他真的是要到了离开的时候。
再怎么不甘心,再怎么留恋,终究还是要放手的。
他缓了许久,将心腹大臣召上前。
“拟旨…”
“立…晋王……为太子…”
他气喘嘘嘘的说完这六个字,便咽了气。
此时,圣旨上的墨还没干。
先帝生前的心腹大臣在灵柩前宣读了遗诏,随后六皇子即如今的勤郡王第一个跪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有先帝遗诏,又有先帝心腹大臣和最信任的太监护持,晋王赵霖很顺利的成为了新帝。
接受了帝位并不意味着马上就要举办登基大典,首要的事情是处理先帝的葬礼。
先是通知京城的宗亲权贵大臣们,进宫哭灵,其次是命人速速向各地的官员传递消息。
第二件事是给给先帝选谥号,第三件事筹备新帝的登基大典。当然这两件事是让礼部的人负责,新帝只需要查看他们最后交上来的结果,如果不满意,自然是打回去重做的。
赵霖成为新帝后下的第一道旨意是册立皇太后、皇太妃、太嫔等,将先皇的女人们都安排好。其中一个人有点麻烦,那就是先皇后,先帝没有废她,但先帝的死跟她脱不了干系。
商定半天,最后还是给她安排了病逝,这样也能遮掩先帝的死因。
第二道旨意才是册封自己的后宫。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赵霖没有立皇后,原先的晋王妃成了静贵妃。
他早就不满晋王妃了,自然不会让她成为皇后,一旦成了皇后,废立都是牵涉前朝的大事。况且登上后位,难保晋王妃不会生心思,再乱来。
他希望她进宫后就跟封号一样,安安静静的待在宫殿里,少生事端。
沈妙是妃位,封号宸。
赵霖原本也打算让沈妙做贵妃的,只是原晋王妃也是贵妃位,外头人又不知道她做的那些腌臜事,若是见了沈妙与她平起平坐,反倒会给沈妙带来一些风言风语的麻烦,所以暂时只能给她妃位。为了补偿沈妙,他选了“宸”字作为她的封号。
徐氏依旧在静月庵里当师太,他不打算把她接回来。
林庶妃养着大姑娘,便封了贵嫔。
几个通房则是封了贵人。
至于被软禁的宁氏,赵霖封了她为最末的答应。她还有些用处,所以要留着。
这些人都要接进宫中哭灵的,写好圣旨后,李得福就叫自己的干儿子去宫外接人。
皇后听到自己的位份时,浮起一个淡笑,果然如此,他不会让自己当皇后的。
林贵嫔刚听到自己的位份时,还有些不高兴,可听到宁氏的位份后,心里满意多了。
而宁氏听到的自己的位分时都惊呆了,她好歹也是一个庶妃,哪怕够不着昭仪婕妤,总能当个贵嫔吧,结果居然是最低的答应,比那些通房还有低微。
皇上当真如此厌恶她?
早知道她当初就不听兄长的,若没有假孕那一出,也许她就跟林氏一样是个贵嫔了。
可惜千金难买早知道。
一行人上了马车,大部分都是欢喜的,可又顾忌着还在先帝的孝期里,又都克制笑意,表情很是为难。
而沈妙先前一直都在太后的宫中,册立为宸妃后,她要搬到自己的宫殿去。
赵霖替她选的永寿宫,就在太极宫旁边,两宫之间有一条道儿,很是方便来回。
这个宫里原先没有住人,但不知为何一直保持得很好,沈妙搬进去也不需要再多做清扫。至于原先在王府的那些摆件儿,只能等先帝孝期结束后再搬进来。
将先帝的灵柩送出皇宫,便是出殡了,新帝的登基大典可以正式操办了。
登基大典这天,皇室宗亲、勋爵、京官和地方官员都需要参加,一起向新皇行君臣大礼。
登基大典结束后,本来还有封后典礼的,不过没皇后,这一项不需要。至于贵妃的册封礼,也不用搞特殊,就跟宸妃一块吧。
内务府的人才跟这位新皇帝呢,按理说是不知道皇帝喜好的,可宫里的人心眼都跟藕一样,稍微琢磨琢磨就明白了。
皇帝肯定是不喜欢静贵妃的,不然好好的原配正妃哪能不封后?宸妃,肯定是最得圣心的,瞧瞧这封号就晓得了。
所以贵妃和妃子的册封仪制是一样的,不是拉低了贵妃的标准,而是提升了宸妃的标准。
赵霖自然看得出来,回头叫人好好赏了内务府的总管。
册封礼结束当天,晋王完全略过了静贵妃,直接去了沈妙的寝宫。
他拉着沈妙的手,将她抱到膝上,“今儿没委屈你吧?”
当然不委屈,沈妙偏要作弄他,“若是委屈了要怎么办?”
日日夜夜相伴,赵霖哪里看不出她的坏心思,便道:“那我补偿你?”
“如何补偿?”
赵霖深深的看了她一眼,然后凑近她耳旁低声道:“肉偿。”
说着便拉下了床幔。
先前沈妙怀孕坐月子,他忍了好几个月,好不容易出了月子才吃上几天肉,先帝又走了得守孝二十七天,早把他憋死了。
这一晚上两人都过得很愉快。
除了后宫,对于前朝,也是该封赏的就封赏。
先帝夺了大皇子的爵位,至今都是个光头皇子。
赵霖想了想,还是给了这个大哥一个镇国公的爵位。
“朕本想替大哥恢复亲王爵位的,只是想着大哥勇武刚毅,是个难得的人才,若是直接将你的亲王爵位恢复,大哥难免没有努力的动力,这才给了大哥辅国公的爵位。
大哥要多努力,多为朝廷干实事,这样朕才能早日恢复你的亲王爵位的,大哥也好将你母妃接到府中荣养。”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显,第一,你要为朝廷办事、立了功,才给你恢复亲王爵;第二,恢复到亲王爵位才能接太妃出宫。
先帝的妃嫔们,除了太后独居寿康宫,其它的都是几人共住同一宫殿,比之前拥挤了不少,用度也不如从前。这些太妃太嫔们谁不想出府跟着儿子住,可惜规定就是那么死,儿子是亲王才能接母亲出宫。
镇国公自然是心疼母亲,就算不为母亲,为了自己也得努力往上爬啊。从前皇帝是他爹,他做错了事,爹不会罚儿子罚得太重,但如今当皇帝的是他兄弟,他还陷害过人家,自然是害怕的,只能夹紧尾巴,老老实实的办差。
况且为了他的子孙,这爵位必须得升升,若他到死都只是个镇国公,那他儿子就是镇国将军、孙子是镇国中尉,到了重孙子就是奉国中尉,再往下就没爵位了。若他是亲王,儿子就是郡王、孙子是镇国公,这祖宗的恩荫还能再绵延两代人。
镇国公是因为本人勇武刚毅又带过兵,确实是能忍,赵霖才给他机会,当然也防范着,至少这兵权就不会让他再沾了。
对于没有能力只爱吟诗作词、卖弄文笔的人,就比如他二哥,成郡王,赵霖可就不客气了。
首先赵霖不养闲人,其次成郡王不服他继承帝位,仗着跟士子关系好,孝期时候就找人传谣攻击他,赵霖便寻了这个错,将他从郡王的爵位贬到了国公,“成”字收回,给了他一个“安”的封号,希望他能安分守己、安静点。
前太子已经出家,不必再提。
后头是赵霖的弟弟们,六皇子赵琛被先帝封了勤郡王,虽然两人一向亲近,但他暂时无大功,晋王不好再给他晋位,赏了他三年双俸。后面的□□十十一三个弟弟,都还未成年,赵霖也只给他们封了一个镇国将军的爵位,意思也很明显,想要更好的爵位,就需要他们长大后自己建功立业。
除了兄弟,还有姐妹。
赵霖没有亲生的姐妹,便统统给这些姐妹们封了长公主,没有大长公主。
太后的母家,按照惯例赵霖给封了承恩侯,静贵妃的母家没有赐爵位也没升官,叫人送了赏赐过去。
沈妙的母家,赵霖想了想暂时放下,等她再晋位的时候赐爵,如今也是送了一些赏赐去永盛伯府。
至于剩下的妃嫔家眷,也不必再提。
这样一看,赵霖在爵位上还挺抠的。
但抠点没什么不好的,省下来的钱都用来搞民生工程、给边关将士。
赵霖想当皇帝,不仅仅是为了保全家人,他更希望能给这大盛朝的百姓带来安定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