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第21章(2 / 2)
檀济绍举起弯刀,在眼前望着那寒冷的锋刃:“河东,绝非联姻可以取得。”
这次私探河东,他惊叹于河东的富庶险要,也通过蛛丝马迹察觉到了,有一双看不见的手,试图把河东重整旧山河,打造成当年强晋的咽喉之地。
区区联姻,妄想河东手到擒来,他舅舅想的太简单了,在他看来简直是做梦。
“将军之意下?”郭器望着他,隐隐有了猜测。
“河东俞氏,留不得,派人去做吧。”檀济绍站起身见,将弯刀收入刀鞘,那副将立刻上前,为他披挂甲胄。
“将军,俞氏女郎如何处置?”郭器小心,多问一句。
“那女郎,杀了就可以了。还有一件,找到一个名叫青禾的侍女,带回来。”檀济绍淡淡吩咐道,郭器立刻反应过来,躬身应是。
春日迟迟,夏日初初。
汀州院,书房。
“……将以诛大为威,以赏小为明;以罚审为禁止而令行。”
“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说者,赏之。”
“杀贵大,赏贵小,杀及当路贵重之臣,是刑上极也;赏及牛竖马洗厩养之徒,是赏下通也。”
“刑上极,赏下通,是将威之所行也。”
劲装男子挺拔的身影侍立窗下,修长有力的手指握着竹简,刀削斧凿的坚毅面庞衬着微微卷曲的黑发,用冷冽的嗓音读着一卷兵书。
书房的窗户全开,院中玉兰花洁白绽放,廊下轻轻飘着不知何处而来的飞絮。
青萍立在她身侧磨着墨,俞羲和悬腕提笔练字,听着长明给她念书。
长明一边教她骑马,她也一边教他认字读书。
初夏暖风熏人,她每天上午抽出两个时辰学骑马,天天的体力消耗很大,不由得捂着嘴轻轻打了个哈欠,眼角挤了一点点泪花。
她放下笔,站直身子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提提神,存心考较他的功课,问道:
“长明说说看,《将威》这一段说的什么意思?”
“回禀主上,依属下理解,这段话讲的是,怎样才能做到令行禁止,树立将帅的威信。”
“杀和赏,都是将帅建立威信的手段,可以“杀大赏小”。杀位高者以震慑他人,赏位卑者以激励众人。”
长明不疾不徐,用深沉和缓地语调,说出了他的见解。
对半年前的他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半年前的他,只知拔刀杀人;三个月前的他,统率侍卫营,隐约掌握了一些树立威信的规律。
但是他字都认不全,惯常用沉默寡言掩饰着他这部分表达能力的缺失。
如今的他,却能够从兵法中锤炼总结出这样清晰准确而简洁的思想。
主上教他认字,说认字最快的方法,不外乎多读、多写。他侍奉主上身侧,主上揪住他没事就让他念书听。
受梦境影响,她总对长明多一分善待。
俞羲和原本以为长明只在武学上有天分,让他读书习字,也是觉得乱世里免不了哪一天就要刀兵相见,现在这样的日子应该好好珍惜。
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她自己也试图学习兵法,所以让长明读给她听,捎带着让他学认字。
没想到长明虽然一开始很多字不认识,但是一旦明白了字句的含义,就可以迅速地理解并应用到日常侍卫营的作训之中。
五十个人的侍卫营,硬是让他训成令行禁止的一块钢板,每天换防守卫,把俞府守的如同铁桶一般。
他在兵法上的触类旁通,确实震撼到了俞羲和。
虽然接触的晚,但他的天分、悟性、吸收能力属实惊人。
哪怕俞羲和不懂军事,也能感受到这种优秀素质并不是每一个奴隶出身、死士营爬上来的侍卫都有的。
晋朝王朝统治层以“九品”制取士。
豪门士族的子孙天生就是“上三品”,世袭高官。而寒门士族的子孙即使学富五车也就是“中下品”。至于平民百姓的子孙就更没有进身之阶,不知埋没了多少人才。
俞羲和觉得自己果然慧眼识珠,长明活脱脱就是她一手发掘的人才啊。
他原本的冷冽、锋锐、沉默,逐渐化为冷静、自持、沉稳。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她几乎没有再感受到过他外露的情绪。
但是这种由内而外带来的感觉,让她捕捉到了。
当然这种感受上变化非常细微,如果不是朝夕相处、时时留意的俞羲和,几乎没有人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