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楔子:与子成说(2 / 2)
辰时一刻,师父俯身替我梳发。
巳时一刻,我上了马车,他说了句再见。
直到走了好远,我才想起忘了问,他说的再见,到底是再也不见,还是终会再见,何时,何处?我低声呢喃,眸色暗淡,再掀不起任何波澜。
次年开春,我也没能找到机会再去北漠,没能去,但等来了他带着五十万王师,兵临城下。
他墨发被束起,与之相连的还有顶镶玉的小黑冠,身穿戎装,腰佩利剑,垂下的手朝我勾了勾:“过来。”
下城墙的路我走了一分钟,到他面前我只用了数秒,“陈瑾之。”我下意识的开口唤他。
他就站在那里,等我过去,明亮的眸中闪过一丝异样,全然被克制下来,俯身对我说:“南熹,回了家,便忘了北漠,他们会护你周全。”
我压着情绪,以心为引,不急不慢的开口:“夙愿阿瑾,岁见相安,行不及言,只身寻你,你在哪,家便在哪。”
就这一次,最后一次,你若平安归来,我便守望边关大捷,再不提起。
西边部族压境,傅将谴人来催,我知道他要离开,跟着他往大军方向走,走三步停一步,眼眶红了又红,最终,他留了一句话:“如果不开心,叫人传信于我,师父无论在哪都会赶来,带你回去。”
我俩皆知,这只是心旌摇曳的第一次明示,心照不宣的默了声,我抬眼,他转身,竟不想,这一别,此生不复相见。
自那次我玩笑似的和师父说起战捷,每当王师大捷都会先捎信过来,只不过这一次,带消息前来的是我的五哥。
听闻,他被数人围攻,命丧岭北,我从未设想,那样的忠臣会得此结果,最后,那北漠昏君连装也不装了,扬言道若不是将民不信他谋反,定是要碎他一身傲骨。
明明年少感叹王兄的不易,弱冠之年竟下令让人碎了他的骨,他明知怎么重伤他,却还是拒不反悔。
幸好,
无人信他,不信他反骨。
亦皆信他,信他忠骨。
知晓此事时,我很是平静,跨过护城河,寻过昔年官驿,最后登上宫墙,回望边关,一站就是一天一夜,五哥看不下去,陪在身边,同我说起他本不想告知我的事。
“岭北战前,请旨赐婚,南方王都,有一女姓萧,名南熹,宜家宜室,刑于之化,行军伴策,心醉情迷,生则同衾,死则同穴”
五哥停顿了一会儿,接话说道:“儿臣对她情根深种,别无所求。”
“南熹。”五哥还想劝我,劝我想开些,劝我忘却,许是我太过于平静,五哥也没再说下去,送走五哥后,我看向那抹隐于天空的山脊,只是笑,笑到后面竟失了声。
我比谁都知道他有多不喜欢锦北王这个封号,可现竟为了我,承认自己皇室血脉,以儿臣自称。
他,
喜热,却生于初冬。
桀骜,却被皇姓束缚。
执权,却乱箭穿心而亡。
而我师承将军府,却苟且于世,逍遥快活。
“白骨成山的战场书写世间最大的苦楚,往往战事大捷,世人皆用来比诰佛堂的慈悲和应验,却独独不提因战乱而亡的士卒。”
当晚,我骑马回了大漠,偌大的黎城还燃着星火,护城的徐将军远远见着我,下跪恭迎,王师驻守的十八郡只剩了一城,因令牌的缘故,我顺利接下了王师,用陈瑾之嫡传弟子的身份。
回府途中,我恍然摸到悬挂在腰间的令牌,坠匣间有纸张落到地上,那张纸已然泛黄,我垂下的手逐渐握紧,上面提着一句话:“若我出了意外,王师会护你。”
原来,他早知会有这天。
原来,生路既是死路。
那夜将府,灯火长明不息,而我忠情于一人,弃琴执剑,为一人守一城,午夜梦回,竟听得那声轻唤:“南熹。”
待我起身,声音渐尽,偌大的将军府唯我一人,也许是太过思念,念到了骨子里,才得以聆听而至。
“此生契阔,与子成说,愿同师父,与生共死,憾,生不能同衾,求,死能同穴。”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这盛世如他所愿,我替你守城十余年,你何时能回来看看,其实我知道,战乱永不会停,我也永远不能提前来见你。
是年战乱,破城壮疆,我站于阁楼之上,身后响起萧声,猛然回头,看得一人走近。
“你说无灾无难,守望荣光,我就站在那里,风会带去我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