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煦×白晓(3)(2 / 2)
随后,大概是觉得有些冷冰冰的,于是又加了一句:
“谢谢。”
白晓的事务所上班早,林煦大概是没有料到他已经起床上班了,过了五分钟之后回过来:
“好。你一般早、中、午什么时候用餐?”
白晓回忆了一下,把自己每天大致的安排发过去。
那边回过来一个“ok”的符号。
到了中午,白晓正准备下楼吃饭,就收到了林煦提醒自己吃药的信息。
一连几天,林煦的短信就没有迟到过。
白晓总是规规矩矩地回“收到”“谢谢”,吃完药之后,还会报告一下。
像是两台没有感情的自动提醒和自动回复机器。
白晓知道这种日常有些无趣,但是他一向不是一个有趣的人,平时聊天的时候连表情包都屈指可数,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打破这种死板的局面。
直到有一天,白晓的事务所合伙人要请客,所有人提早下班,在度假庄园吃了一下午烧烤,晚上还要继续轰趴。
白晓下午吃得有点饱,就提早把药给吃了。
林煦晚餐时间发信息过来的时候,白晓就老老实实地说,自己已经吃过了。
林煦问:
“今天的晚餐这么早?”
经过这么几天,林煦多少也了解到,白晓的生活节奏规律到甚至有些刻板,几乎不会打破节奏。
同事们都在聊天,白晓低着头打字:
“嗯,从下午开始就一直在吃。”
那边回得很快:
“吃了什么?”
其实,从白晓刚才那句话开始,就隐约地打破了二人这些天来建立微妙的平衡。
白晓不再是报告式的语言风格,林煦也开始关心起了对方的日常。
屏幕两端的两个人,其实现在都有些忐忑。
但是,谁也没有阻止这种“打破”的趋势。
白晓拍了一张聚餐的照片,发了过去:
“今天合伙人请客。”
林煦说:
“看起来很好吃,尤其是你面前那盘烤鱿鱼。”
白晓看到这行字,眼神不自觉地染上几分笑意。
他回:
“那我多吃几串。”
林煦发过来一个“可怜巴巴jpg”的表情,然后又说:
“麻烦帮我也吃一点。”
不知不觉,两个人就聊了一个多小时,最后还是白晓的同事让他不要一直低头看手机,也过去玩玩游戏,才结束了聊天。
这是他们第一次聊那么久。
……
周五的时候,林煦问白晓,周六和周日哪一天有空,让他来医院复诊。
经过那天的“越矩”,两个人之前的气氛活泼了不少,聊天也更加自然了。
白晓问:
“你明天不是休息吗?”
林煦说:
“你怎么知道的?”
白晓无语地回:
“你周一在朋友圈发了你的排班表啊。”
那边回过来:
“原来你会看朋友圈啊。”
“……”
白晓没有告诉林煦,加了好友的第一天,自己就像一个偷窥狂一样,把林煦的朋友圈翻了一遍。
林煦发朋友圈的频率不高也不低,就是发一些吃喝玩乐和锻炼的日常、转发医学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再来,就是每周一会向朋友圈报备一下自己的排班表。
白晓说:
“我周日过来。”
林煦以为他是因为自己周六不上班,所以选了周日,为了打消他的顾虑,道:
“你想周六来也没关系的,我们医院不反对医生加班。”
比较熟了之后,林煦好说话的本性便更加明显,时不时地会跟白晓开个玩笑。
不过,白晓还不是很能够熟练地调侃回去,只是平静地回复说自己周日来就可以。
……
白晓到林煦办公室的时候,林煦正在忙。
梁沁带了他一段时间之后,觉得这个年轻人的科研知识和临床素质都非常出色,所以很快就让林煦独立坐诊了。
林煦的实习经历本就丰富,独挑大梁也不在话下,再加上人长得赏心悦目,虽然是个alpha,但是对omega病人耐心又尊重,所以病人都挺喜欢他。
白晓没有给林煦发消息打扰他,在门口等了一会儿。
他等待的时候,有一个护士走过来问:
“请问您是白晓先生吗?”
白晓点点头。
对方一笑,说:
“林医生说了,如果您来了,就让我带您先去做检查。”
她手中拿着一张单子:
“检查单子他已经给您开好了。”
白晓礼貌地颔首:
“麻烦你了。”
白晓拿着检查报告回来的时候,林煦好容易得空,正在整理桌面。
护士把他带到办公室门口,就去忙了。
白晓走进去。
林煦抬头,温和一笑:
“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