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三呼渡河(1 / 2)
第161章 三呼渡河
因为城外王孝忠等伏兵悍不畏死地发动自杀式攻击,这一日的磁州没有陷落。
宗泽也没有走下城墙。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就在城上看着他的同袍在城下酣战不休,然后被金兵的铁浮屠掩杀过去,践踏为一滩滩血肉模糊的肉泥。
城上的气氛,凝重的无以复加。宗颖原本是扶着宗泽的,此时也是感觉极度不适,匆匆跑到僻静地方呕吐起来。张益谦犹豫地看一眼宗泽,忍不住过来想要搀扶他下城。
宗泽却固执地挣脱了张益谦的好意,他还想从那些血肉不堪肉泥中努力分辨谁是王孝忠?谁是王大郎?谁是杨进?谁是李贵?这都是视他如父的袍泽兄弟啊!
他们都是忠义无双的义士,只是为磁州多挣扎出一日的存在,就要轻率地付出生命,究竟值不值?宗泽不知道。
他原本不想要这些人发动的,宁愿他们就此消散民间,苟延性命于乱世。但是,这些人却是他此前就派出去的!
自从他们接过军令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死人了。
两千不算精锐的“精锐”义军,只凭借一腔义勇就要在城外突袭数万虎狼之师,活下来的几率实在渺茫。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去了,似乎还挂着某种满足的笑容?
宗泽知道,他们三年前就该死了,死于那场惨烈的磁州大战。只是那一役,是他们的父兄们战死了,他们却苟活下来。
但是活着的人,也未必就真的很幸运。见惯了太多生死瞬间的他们,很多人都会看到昔日战死的袍子兄弟找他们要吃的,要穿的,要零星的钱钞花差。
还有人至天寒时,喜用篝火以自炙,呻吟独语。似这种孤独的感觉,也许是每一个经历过磁州大战的人,此生挥之不去的阴影。
杨进有个七岁的女儿杨娃子,第一次磁州大战前,年仅四岁的她和家人在磁州过着和乐融融的日子。父亲是河北义军校尉,薪酬不算低,但也只能维持一家人的简单温饱。
那是一有闲暇,她便要到营地中探望父亲。河北义军的营地就驻扎在磁山脚下,洛水河畔。营房建设的也很宽敞,还有片菜园,种了些菜,养几只鸡鸭,日子过得也算惬意。
毕竟所谓的河北义军,此前都是些打家劫舍的绿林豪杰。他们在成为绿林豪杰之前,却大多是忠厚本分的种田人。只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活不下去了才要去铤而走险。
张所四处招安他们时,许诺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从此有田地可以耕种,能吃饱饭,一家人每天都能吃饱。冬天里还有纸袍子、纸被子帮你们御寒。
等到磁州烽火一燃,杨娃子恬静的生活,就变成没完没了的梦魇。甚至到了晚年,哪怕杨娃子已经是羽山大学的资深教授,依然会心有余悸地忆述当年的种种不堪:
“父亲上阵厮杀,性命朝不保夕。母亲白天默默流泪,晚上低声啜泣。有时还会在半夜里扯开喉咙,放声号哭,眼泪几乎把屋子都淹没了。
后来还是奶奶一句话惊醒了她,你若是把眼睛哭瞎了,你的孩子怎么办?母亲勉强振作起来,但是生活,却依然罩在一片愁云惨雾里。
外面的大战一场接着一场,很多人今天还在求神拜佛保佑家中父兄安康,明日就要痛不欲生地战死的父兄们披麻戴孝。
几乎家家都有这类事情发生,我家两个叔也是那一年战死的。
磁州城外到处兵荒马乱,我们成日被关在城内,不断有敌骑过来袭扰,投射火箭,城内的百姓就被组织起来四处救火。
那时物资匮乏,很多百姓人家因为没了吃食,就要卖儿鬻女,或者就是被饿死。我们家因为父亲关系,还能去军营中领出一顿稀粥,有时一家人要凑合吃好几天。”
也就是在那时,杨娃子才知道什么叫饥饿:“饥饿就像恶魔,它在腹中恣意放火,怂恿五脏六腑互相咬噬,让我们整个人都要在剧痛中天旋地转。
太祖常说说生命就像一棵树,然而饥饿的人就像一棵逐渐走向枯萎的大树,看着就十分可怕。有时又像有人强行扼住你的口鼻,你却连一点儿挣扎的力量也没有!”
后来大战结束,南北议和了。父亲也幸运回来,一家子重新团聚。那一年杨娃子才四岁,却感觉到自己的童年已经结束了。她有着四岁女孩的躯体,却再也回不去四岁时的天真。
后来,在她七岁时候,该死的金兵再次南下。太祖也在那一年的大战中失踪了一段时间,嗯嗯,这些话题就不展开谈论了。总之,她的父亲奉命出城埋伏金兵,就再也没能回来。”
说这话时,杨娃子的脸色平静。可她月色下的瞳孔,依然层层叠叠全都隐藏着恐惧。杨娃子只是童年时对战争的一段间接回忆,其实她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