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1 / 2)
五月的槐花挂满了树枝,一穗穗的往下耷拉着。树林子和路边,多的是榆树和槐树。榆钱吃的人少了,但槐花却依旧备受欢迎。村落的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槐花香,人们的胃也蠢蠢欲动起来。低矮处的槐花,于乐够得着的,便会撸下来直接嚼着吃。
大人们拿出了过年放鞭用的竹竿,把钢筋弯了一个钩,绑在了竹竿上。春天的树枝脆,用钩子一勾一转再一拽,便把槐花勾了下来。相比钩子来说,竹竿头上绑上镰刀,更好使。男人们在树林子里勾槐花,于乐和几个孩子把掉下来的带花的槐树枝子拖回家,女人们拿着盆和马扎在门前坐好,槐花回来便往下撸,各自分着工,等待着吃槐花大餐。煎的槐花饼,包的槐花包子,是于乐最爱吃的东西,咬一口下去,全是自然的清香。
桑葚也到了成熟期,村子里有养蚕缫丝的,村前的地里栽了几亩小桑树。他们要的是桑叶,桑葚多是烂了掉在地里。幼儿园老师隔三差五的便会跟孩子们说要去摘桑仁吃,让他们回家带好袋子。满园子的绿叶根部挂满了绿的,红的和紫的桑葚。绿的是还没熟,红的有点酸,紫的软烂甘甜。于乐喜欢吃红的,嚼在嘴里,酸酸甜甜的,更能品出桑葚特有的味道。孩子们边摘边吃,嘴上、手上甚至衣服上都被红色、紫色染了,他们并不在意,回家的时候还能带一小袋子桑仁给父母尝尝。
六一儿童节之前,幼儿园老师安排表演节目,要到邻村的小学去汇演。村子西南五十米远是小学所在地的柳沟村。柳沟村也有一所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去玩过,那里的幼儿园有滑梯和转盘,设施要好了一些,于乐记得那天他玩的天昏地暗,一刻没闲着。两所幼儿园商量各出俩节目,六一那天去小学一起表演。
莉莉和荣荣主动请缨,俩人决定合唱一首小鸭子,“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俩人当着全班的面唱了一遍,老师觉得还不错,但干唱歌有点单调,又安排其他小姑娘伴舞,舞蹈也让莉莉和荣荣一起想,俩人欣然答应。
老师又给男孩子们安排了一个唱跳的节目,教会了他们唱读书郎,“小呀么小儿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懒呀,没有学问哦无脸见爹娘……”,只是唱歌的时候,于乐脑子中总会忍不住想起家族里的长辈“大狼”,心里想着“二狼”跟他啥关系,于乐不识字,自然不知道儿歌的歌词是什么。
排练了小十天,终于到了六一,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小学,也就是于乐过完夏天即将读书的地方。小学门口左边是传达室,老大爷在那里看门,顺便看时间,到了上下课点就去敲钟。那是一个锈迹斑斑的老式铁钟,中间有一个铁锤,铁锤下面有根绳子,拽一下绳子便发出“铛”的一声清脆的声音,整个村子都听得见。进门是一个大花坛,中间一棵杉树,围着杉树栽了一圈的月季花。
学校有两排平房,主路左边的两间,一间堆着杂物,一间算是活动教室。主路右边两间办公室。后面一排是连着的五间房,房门上边挂着一个白色的牌子,写着“一年级”“二年级”,从左到右一共五个年级,每个年级就一个班。每个教室的墙根边也修了一个小花坛,种着两株月季花。前后两排有着二三十米的距离,是孩子们下课游戏的地方。除了通向每个教室和厕所的路,抹了一溜水泥道,其他地方都是沙土地。
此时的阳光正好,花开得正艳,跟穿着盛装的小姑娘们互相映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于乐第一次看到学校的内部,感叹着规模之大,迫不及待的想要进来学习。
小学生们把教室的凳子搬了出来,在前后排平房中间的空地坐好,幼儿园的孩子们拿着自己的马扎坐在了最前面。老师用印泥又在他们的脑袋上点了一个小红点。于乐背着从木匠儿子那借的小书包,跟其他七个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们一起边原地踏步跑边唱着读书郎儿歌。这次于乐没有怯场,他的心思早就被满院子的学生和那么多的教室吸引了,自己也忘了怎么就稀里糊涂的表演完了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