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失控(2 / 2)
“国子监赵志坚,恳请朝廷主持公道……”
“草民余宁,恳请朝廷……”
“小民钱勤,恳请……”
一时间,午门外为替家军申冤向朝廷请愿之声直冲云霄……
……
当齐少枫掀坐在车内远远看向人群中的太/安郡主时,毫无意外地也看到了跪在她身边的靖王府二公子秦昊轩。
齐少枫皱起眉头,本能地极不喜此人。或许因为他脸上那道怪疤,更可能是因为他与太/安郡主之间那若有似无的默契。又或许是错觉,他总觉得这个秦二公子有几分熟悉,好像在哪里见过……
泰和殿上,太/安郡主一句“全凭皇上作主”着实让少枫大为意外。他一直和祖父想得一样,太/安郡主手中应该握着一个杀手锏,一份能立时置王致于死地的证据,比戎狄公主更直接,更具杀伤力。
他相信太/安郡主只是要一个机会,一个在满朝文武面前亲自揭开这个大杀器的机会。可今日早朝之上,太/安郡主却告诉他,他和他祖父都想错了,并没有什么杀手锏,萧莺燕便是她最后的底牌。
他和祖父皆吃了一惊,猝不及防地被反将了一军。祖父的错愕和尴尬,他隔着满殿的文武大臣都能感受得到。
看着祖父那颓然若失的灰败脸色,他心中竟极不厚道地想笑。还有太/安郡主,他当时偷看她来着,竟也发现她嘴角有抹浅笑,不过转瞬即逝。
他们果然是一类人。
那么太/安郡主的下一步棋又要如何去走呢?若是他,只怕此事终将行成一步死棋。
再闹下去,必然天下民怨沸腾,为定民心朝廷最终会将王致收监入狱。可那又如何?
太/安郡主今日已然当朝表示再无证据。没有铁证能置王致死地,终不过是关上两日待民心平定便把他放出来。999更新最快 电脑端:
可到那时候,太/安郡主的处境就艰难了!百姓是最健忘,届时民愤已平,□□郡主孤掌难鸣,一个弄不好,便陷于诬告反坐之罪……她真没想到吗?
祖父让他去皇上那儿再烧上一把火。说是助□□郡主一臂之力。可如此到底是帮了她,还是害了她?
齐少枫望着人群中那个娇小的人影,久久不能挪开目光,只觉心头一热,却又有难言的酸楚。
若此时和她并肩而战的是他呢?与她同进同退,不在乎胜败得失,只陪在她的身边……
他突然嫉妒起这个秦昊轩来。为何他可以不计得失,陪她进退?那是一种全心全意的信任……
既如此,那他便也信她一回。皇上那把火,他既是替祖父烧的,也是帮她烧的!
……
戎狄的十八公主萧莺燕被王致私养别院八年,并亲自作证王致通敌,替凌家军四万战死的将士敲响了午门外的登文鼓。
此事一出,石破惊天。可朝廷的态度此刻却暧昧不明起来。既以证据不足拒了□□郡主的申冤,也不判她是诬告。
朝廷如此,百姓们却是不干了。先是京中百姓倾城而动,随后附近府县百姓大量涌入京城前来声援□□郡主。
事到后来,已发展到外地州府百姓纷纷进京声援。那不能离乡进京的则是自发写了万民请愿书上奏朝廷,以期彻查平城之役。便是不会写字的,也咬破手指,以血印之。
自此,群情激愤民怨沸腾,民间义愤之声一浪高过一浪,大有失控之态……
朝廷这边却一直是静悄悄的,直到宗室众人在庆王爷的带领下,也加入了申冤请愿的队伍中来……
庆王府,庆王妃面带忧色地看着庆老王爷,半晌方才说道,“王爷真要按那丫头所说的去做?可有几分把握?”
庆王爷看着手中的信,沉吟半晌,却是摇了摇头,“我竟看不出一分把握来!”
“那王爷还要任那丫头胡闹?”
“那丫头说得直白,她不过是要为父母报仇。事成,皆大欢喜,王氏尽除,秦家江山稳固。事败祸首是她,她一力承担,众人不过受她蛊惑,法不责众,自然也不会有事……”
“你们这些大男人,竟要一个小姑娘一力承担……”
“诶,如何你也这般义气用事!现下的形势你还不知吗?虽太后还政,王致闭门思过,可朝中王党遍布,皇上政令不通。若不彻底铲除王党,这大齐的江山早晚要易主改姓!
“况且便不说这些,只说当年之事。王党之心也太过阴毒。镇国乃建元皇帝唯一嫡女,却被王氏一党暗害,此冤若不昭雪,建元皇帝在天之灵如何瞑目?你我又如何对得起大齐的列祖列宗?!
“这孩子如今既有这个心思,且已箭在弦上,不如就帮她一把。成,便能告慰先帝之,为镇国为那数万将士的英灵昭雪。败……我自会去极力保下那丫头……”
顺平六月十八,庆王率宗室子弟跪哭于午门外,请求朝廷彻查平城之役,将嫌犯王致收监入狱。
届时,请愿百姓已聚数千之众,京中商贩停市,各书院停课,市井百姓皆涌到午门外为凌家军请命。
最终,齐正清一派的加入成为压垮王致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