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军汇聚,战端开!(上)(1 / 2)
夜里,通州城墙上。孙承宗老将军正在来回踱步,这一夜,寂静的可怕。
孙承宗从城墙上眺望着,远处依旧是黑暗,自己不确定皇太极会不会夜里偷袭,自己必须十分警惕。
京城里的百姓,此时也没有在大街上,可以说,京城里的每一个人,心里都是压抑的。百年都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京城,人们早就忘记了战争的模样,这次能挺过去吗?
几十里开外,袁崇焕已经到达了通州的西北方。“已经不远了”。袁崇焕在营帐内深吸了一口气又吐了出去,好似突出了心中的石头,有点儿轻松的感觉。
现在的关宁铁骑由袁崇焕、祖大寿、王承胤所领导,三位大将都是关宁精英,皇太极都不敢小瞧。
此时的白杆军驻扎在通州区附近的村子里,村子里的人听说是秦良玉的军队,各个都泪流满面,仿佛看到了救星。没有什么能够比在灾难时刻得到救援更令人激动的了。
在之前,皇太极的一小队巡逻军在这个村子里,百姓都不敢轻举妄动。秦良玉在即将到达村子时,并没有直接进入,而是察觉到了端疑。
小队清兵把村长抓了起来,这行为引起了不满。清兵目的是银子。可大明此时的紧急,国家已经是很穷了,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的日子也不好过,要他们交出银子,简直不可能的。
秦良玉先是派人除掉了村口的几个喽啰,再大军直入的。
村长被绑起来逼问银子,村民们被迫在周围观看,他们不敢反抗,不敢对抗有刀的清兵。
无论在任何时刻,秦良玉总能以最小损失获得最大胜利。不出意外,村民们被解救了。审讯一清俘虏时得知皇太极在休整,计划天明时攻打京城。
天还未明,京城内却人潮涌动,东西南北门的士兵在不停调运着,一切都在为大战准备着。
皇宫内。“陛下,我等该怎么办?”周皇后担忧望着崇祯说。
崇祯背对着皇后,默默说“爱妃,你怎么不信我呢?我要的是打败皇太极,不要怕。有朕陪着你们守护京城!”
听后,周皇后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默默答应了。她那里不知道,大明似乎就要灭亡了,这个猜测是不能说出来的,不想激斗崇祯,最近崇祯变得反复无常了。
“好了,爱妃,你退下吧!”崇祯皱着眉头摆了摆手说。
也罢,周皇后也不想多留,总感觉自己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了,真怕哪一天就。。。
见到周皇后出来了,王承恩连忙去见崇祯。
崇祯越想越气,这周皇后都不信我了,真的是不得了!
崇祯转身便看到了王承恩,顿时脸色好看了许多,连忙示意王承恩坐下聊。
王承恩拜了拜说说“皇上,今天就是皇太极来的日子了。”
“嗯。”崇祯慢慢回答着。“王承恩,救援部队来了吗?”
王承恩恭敬说“目前没有消息,或许要靠我们了。”
“什么!”崇祯拍了拍桌子,气愤站了起来。“面对国家危难,难道没有来救援的吗?我大明没有能人志士吗”?
王承恩耐心劝说“陛下能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和我们一起守卫京城,我想百姓们和将士们一定会有信心的,这仗我们大明一定会赢,说不定可以打死皇太极呢。”
崇祯听罢,脸上缓和了许多。点了点头,和王承恩再次去了城墙。
“皇上驾到!”
崇祯第一就去了通州城门。在王承恩的陪同下一起去慰问将士们。
此时的孙承宗还在眺望远方,身后摆放着地图,似乎在研究中。
见皇上来了,连忙弯腰表示尊敬“臣孙承宗拜见圣上!”
崇祯面带微笑,双手扶住了孙承宗,激动说,有孙将军在,我大明一定会强大起来,朕相信你!
一阵寒暄后,崇祯站在了最中央,遥看着远方。
轰隆隆!远处的马蹄声已经传来。
崇祯抿了抿嘴,眼神变得坚定起来,想我大明王朝,不割地,不赔款,不纳贡,不和亲。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我也一定可以!
远处的皇太极粗略看了看“嗯,诸位。前面就是大明的京城了,我们这一次,必须痛击大明!”